從上大學算起已離開家長十年了,現在對於故鄉早已沒有現在生活的城市這般熟悉。十年,都變化太大了,可能我也隨著我生活的城市一起變化,所以覺得熟悉,但卻從未曾親切,這十年雖不說殫精竭慮,但也日日驚惶,每日奔波,以謀求這肉身的一席之地!而回到故鄉,滿懷的熱切竟也隨村莊的荒蕪,蒙塵的老宅而悵然若失。鄉音未改卻不那般地道,景色未變,但不曉道路通達何處。遍尋四下,竟無一可與之閒坐故人。
奔波之餘每每思考所為幾何,結婚生子之後,想想可能為了父母妻兒,也便有幾分安心,有心陪著妻兒體味一番這在異鄉屬於小家的生活。我和老婆商量,打算這一女兒之後就不要再生了,等閨女上大學我就回老家,翻新下老宅,種地養豬再挖幾個魚塘。生活和夢想突然就如此簡單,省去多慮和糾結。只是這習慣奔波的心靈是否能安枕故鄉的春秋,這疏於勞作的身體能否承受故鄉冬夏的疲憊?
我們90後是很孤獨的一代,我很小被送進學校住宿,父母時常外出打工,對家早已淡漠。出了學校故鄉也無從歸宿,飄飄蕩蕩,任由自己和老家越走越遠,這種心靈無所寄託的狀態造就的堅強,無奈而又淒涼。它不屬於城市裡的陽光,只像一盞幽暗的燈光,讓自己奔波途中給予自我一絲照亮,而那溫暖是何其奢侈。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