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幻象和虛假的東西更容易吸引人,我們明明知道它們不長久、靠不住,卻不能停止嚮往和追求。
人們發明了“虛榮”一詞,字面大意是虛假的“光榮”。其實,虛假的“光榮”根本就不是“光榮”,但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以這種不實的或根本不存在的“光榮”為榮呢?如果說一個人靠勞動創造的財富、靠德才搏取的地位能反映一個人本質力量的話,那麼,一個人的容貌、智力等因素卻完全與個人的努為無關,這些是可以拿來驕傲的嗎?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父母家庭是不能選擇的,是完全“靠天吃飯”的,是不能說明自己的,但為什麼有的人卻因為有個叫“李剛”的爹而飛揚跋扈呢?
開個玩笑說,我們每個人往上追溯個三五代的話,我們的祖輩很可能就是家道貧寒、目不識丁的農夫。但再溯源而上五千年,我們的祖先都一樣了不起,因為他們是三皇五帝。祖上是誰很了不起嗎?你的祖上是李白,你生下來就會做詩?你的祖上做官、做皇帝,你生下來就手握權柄?就算你遺傳繼承祖上的好基因的話,你也需要透過努力去把可能性變成現實性,讓自己發光,有力量,而不是去“借光”。
人的“本質力量”很不容易一句話說清,但總體來說,“本質力量”是一個人自身具有的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為。既為本質力量,它一定是內在於個體的,完全來自於自我,屬於你個人的,不能施捨、轉借的個人化、個性化的東西。反過來說,凡你能給予人的也一定不是或不能成為本質力量。本質力量靠個體內生、自為、自創!
一個不能內生本質力量的人,就像一個失去造血機能的病人一樣,一刻也離不開外輸血漿,否則就有性命之虞。
說到這兒,就自然而然想到家庭教育。說到底,教育就是增加孩子本質力量,家庭教育亦然。再成功的父母都不能替代孩子自生本質力量!國外有句話,“愛的本質是培養和創造”,如果父母的愛,教師的愛不能增強孩子本質力量,這種愛就不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