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本文作者 | 博鋒

傾聽與表達,一靜一動,是溝通必不可少的兩部分。聽與說,都是你必須具備的能力。一個人只有學會了傾聽別人,提高傾聽的意識和能力,才能讓別人願意聽你說話,並且讓彼此保持在同一個頻道上。

1希望有人傾聽,是所有人的心聲

平日裡,我們經常聽人抱怨,有時候自己也會抱怨:“為什麼表達自己那麼難?我說話流利順暢,為什麼別人還是不願意聽我說話?”

其實,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你太在意“自己”本身了。

為了表達自己,你把關注點全放在自己身上,心裡總是惦記著:一定要把話說得漂亮些,不能讓對方忽視我,更不能讓對方笑話我。這樣,你自然就忽視了對方,不能認真地傾聽對方說話。在對方說話的時候,你總是心不在焉,隨便點頭附和,有時甚至不等對方說完就迫不及待地把話頭搶了過來,然後自己滔滔不絕地說。

沒錯,每個人都想表達自己,可一個人如果只想著表達自己,卻忽視了傾聽他人,恰恰也是一種不會表達的體現。

要知道,希望有人傾聽,是所有人的心聲。一旦這種被傾聽的慾望得不到滿足,人們就會萬分痛苦,甚至還可能出現過激的行為。

很久之前,我聽過一個故事。一年聖誕節,一個美國男人為了和家人團聚,費了很大的力氣才買到回家的機票。一路上,他的心情非常愉悅,幻想著和家人吃火雞、載歌載舞,幻想著孩子們看到聖誕禮物時的興奮情景……

突然,一陣劇烈的晃動打破了他的幻想。空乘人員說飛機遭遇了猛烈的暴風雨,隨時隨地有墜毀的可能。一瞬間,整個機艙陷入尖叫、哭泣之中。這個美國男人也陷入了恐慌、不知所措的情緒中。

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空乘人員雖然也被嚇得臉色煞白,但依舊盡力安撫全體乘客,告訴大家一定不能慌張,要保持樂觀的心態,儘量將頭靠在座椅背上不動。幸運的是,經過幾分鐘的顛簸之後,飛機終於恢復平穩的飛行,最後平安著陸。

這個美國男人死裡逃生,回到家之後異常興奮,不停地向妻子描述自己的經歷和心情,並且滿屋子轉著、叫著、喊著……然而,他的妻子和孩子正沉浸在節日的喜悅中,根本沒有注意聽他說了什麼。

這個美國男人滔滔不絕地說了一會兒,發現根本沒有人注意聽他說話,死裡逃生的巨大喜悅和被冷落的孤獨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就在妻子準備聖誕大餐的時候,他爬到閣樓上,用上吊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是一個悲劇故事。這個美國男人雖遭遇空難,但死裡逃生,是多麼的幸運啊!可是,他的這份幸運卻被妻子打破了——妻子只顧著享受節日帶來的喜悅,忽視了他的傾訴,忽視了他遭遇空難之後悲喜交加的複雜心情。這種忽視嚴重到使他徹底陷入絕望之中,沮喪之餘他選擇結束了好不容易從死神那裡搶過來的生命。

這也告訴我們,無人傾聽的恐懼和痛苦比空難帶來的恐懼和痛苦更嚴重。每個人都渴望傾訴,渴望別人能傾聽自己的表達,尤其是遇到大喜、大悲或特別的事情時。一旦這種傾訴的慾望無法得到滿足,內心就會瞬間被摧毀。

這就是為什麼你的朋友在升職時總是喜歡找你慶祝,在失戀時總是喜歡讓你陪著哭泣;這也是為什麼祥林嫂總是喋喋不休,李白、杜甫總是放聲高歌;這也是為什麼自閉的人很難走出內心的牢籠,使自己一步步走入人生的深淵。

因為有了傾訴的慾望,所以我們就有了交友的渴望。可是,不要忘了,你想向人傾訴,別人同樣想向你傾訴。如果你忽視了這一點,不僅無法與別人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還可能成為一個不討人喜歡的人。

傾聽也是一種語言,還是一種比訴說更完美的語言。戴爾·卡耐基對很多人說過:“如果希望成為一個善於談話的人,那就先做一個善於傾聽的人。”

當你因不善表達而苦惱時,或因無法打動對方而困惑時,不妨仔細地回味一下:我有沒有認真傾聽他人說話,還是隻顧著自己說話?我是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還是以自我為中心?

2你要如何聽,對方才肯說

很多時候,人們想成為一個智者,顯示自己的聰明和能力,可因為用錯了方式,反而讓自己成了愚者。

不知道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人:他很聰明,口才也不錯。於是,他為了顯示自己的聰明和口才,在任何場合都滔滔不絕地說自己的想法、說自己的理想、說自己知道的所有事情……

智者之所以能稱為智者,是因為他們說話時不僅僅是因為自己想說,更不僅僅是為了表現自己。更重要的是,是因為他們不僅會說,還會聽。

你肯定以為菲菲能說會道吧?要是你這樣想就錯了。事實上,菲菲並不是那種善於表達的人,客觀地說,她甚至並不是一個很愛說話的人。

那麼,她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能讓所有人都喜歡她呢?大家為什麼喜歡和她聊天呢?很簡單,因為她善於傾聽。

有一次,菲菲的同學失戀了,她們幾個要好的舍友聚在一起,打算好好地開導這個同學一番。

為了讓這個同學內心好受些,舍友們紛紛義正詞嚴地聲討起她前男友來。“這樣的渣男,你還是同他分了好。我一開始就覺得你們性格不合,早分手早解脫。”“沒錯,天涯何處無芳草。只有離開了渣男,你才能找到更好的。”“你不要哭了!哭有什麼用!要不要我們給你出出氣?”……

可是,舍友們說了一大堆,這個同學的情緒依舊沒有好轉,她反而越哭越兇。大家沒有辦法了,只能讓她自己冷靜冷靜,然後就離開了。只有菲菲留了下來,輕輕地說:“我也不會說什麼,不過我可以聽你說。你有什麼委屈就和我說吧!”

聽了菲菲的話,這個同學“哇”地哭出聲來。菲菲沒有說什麼,只是默默地陪著她。不一會兒,這個同學停止了哭泣,和菲菲訴起苦來,說自己的委屈、前男友的問題……

第二天,這個同學的情緒竟然好了很多。從此之後,她更願意親近菲菲,有什麼事情都喜歡和菲菲說。

還有一次,一個朋友從歐洲旅行回來,帶回來不少禮物,便約了一些朋友出來聚會,順便分發禮物。談話間,朋友們紛紛問這個朋友去了哪些地方,有沒有遇到非常有趣的事情。

這個朋友便興致勃勃地講起來,從愛琴海說到普羅旺斯,從德國說到義大利。沒過多久,另一個朋友突然說道:“菲菲,你之前不是旅遊編輯嗎?我記得你好像寫過關於歐洲的遊記,寫得非常有意思。你當時都去了哪些地方啊?也和我們說一說吧!”

菲菲沒想到自己會被點名,愣了一下。看到大家都看著自己,尤其是那個從歐洲回來的朋友,她不好意思地說:“是的,我之前確實去過幾個地方,不過都是好久之前的事情了。”

她突然話鋒一轉,對從歐洲旅行回來的那個朋友說:“我是幾年前去的,現在一定和那時候有很多不同吧。你和我們說說唄,你這趟旅行怎麼樣?有沒有印象特別深刻的地方?在義大利遇到浪漫的帥哥了嗎?”

那個朋友聽菲菲這樣說,又重新燃起講述的慾望。接下來的時間裡,幾乎都是她在講自己這次歐洲旅行的見聞。菲菲呢?只是不時附和幾句,或感嘆一番,然後微笑地認真傾聽。而我們大家也聽得非常開心,偶爾開一些小玩笑,“有沒有邂逅愛情”“有沒有遇到尷尬的事情”“遇到語言不通怎麼辦”……

說實話,在那場聚會中朋友們都很開心。當然,最開心的還是從歐洲旅行回來的那個朋友。因為每個人都會喜歡有人願意聽自己說,並且還是那種津津有味地聽。這讓她的傾訴慾望和自尊心得到了很大滿足。

我相信,要是菲菲來分享她的旅行故事,一定比那個朋友更加精彩。這一點毋庸置疑,畢竟她曾經多次前往歐洲,對那裡的風土人情更熟悉,而且寫的遊記也非常吸引人。

在一場談話中,在乎自己的感受是重要的,但與滿足別人的感受相比,自己就應該處於次要位置。因為你滿足了對方的訴說需求,把談話的主角身份讓給對方,雙方才能進行更好的溝通和交流。

當然,聽不是被動接受,更不是不動腦筋地附和。是做一個認真的傾聽者,還是做一個呆板被動的傾聽者,其結果具有天壤之別。你若認真傾聽,對方的傾訴慾望就會被激發,興致勃勃地講述自己的想法;你若對對方的話一點兒反應都沒有,即使對方有再多話想講,恐怕也提不起興趣。

所以,大家不妨記住我的兩個建議:

1.專心聽的同時,眼神的交流和適當的迴應是不能少的

因為誰也不想別人對自己的話題不感興趣,所以我們在傾聽他人說話時要認真、專心,多與對方進行目光交流,並且做出適當的迴應。

卡耐基說:“做個聽眾往往比做一個演講者更重要。專心聽他人講話,是我們給予他人的最大尊重、呵護和讚美。”

但是我們也要記住,給出迴應不等於隨意插話、打斷對方的談話,這不僅不禮貌,還會讓對方失去傾訴的慾望。即使你不同意對方的看法,也要等對方說完之後再談自己的觀點,這才是正確的選擇。

2.控制自己的情緒,切不可表現出不耐煩

很多時候,人們一說起話來,尤其是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或自己的成績,就有些剎不住車。這個時候,你或許已經感到厭煩,可是也儘量不要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畢竟每個人都渴望表達自己,想要盡情地訴說自己的想法。

我們耐心聽人把話說完,是對別人的尊重,更是自己有修養的體現。倘若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次數多了,誰還願意找你傾訴,哪一個人又願意和你交往呢?

總之,你想要說,就要先學會聽。我們只有提升傾聽意識和能力,才能實現高效溝通。

3你要如何說,對方才會聽

很多人認為說話很簡單,只要說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我們說話一方面是為了表達自己,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別人聽。如果別人不聽,我們說話就變成了自言自語,那麼我們說的話還有什麼意義呢?

自己說的話讓對方喜歡聽,然後引導對方盡情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才是聰明人的說話之道。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喜歡自言自語。人與人溝通的關鍵就是說和聽,你說,我聽,或者我來說,你來聽。

可你如何說,對方才願意聽?如何說,才能勾起對方的說話慾望呢?不妨看看蔡康永是如何說的。

蔡康永特別會說話,他說話時總能帶給人一種親切、輕鬆的感覺。他的提問也很溫和,能夠在不經意間觸到別人內心深處最敏感的那一點,使對方願意向他傾訴心聲,甚至談論平時不願意談論的話題。

成龍接受過很多次採訪,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媒體,他都能侃侃而談。可仔細品味起來,很少有人能真正觸動成龍的內心,讓他心甘情願地吐露心聲,但蔡康永做到了。

蔡康永在採訪成龍時沒有刻意去恭維他,也沒有像其他媒體一樣過多地詢問其私生活,而是真誠地問道:“拍電影累不累呀?”這簡單的一句話,讓硬漢成龍潸然淚下,居然哭了十幾分鍾。

這一句簡單的問候,對於成龍來說,卻具有不一樣的意義——因為人們都關注成龍的成績、成龍的功夫,很少關注他自身的感受。蔡康永對成龍這種朋友般的關心,讓他深有感觸,從而產生了傾訴的慾望。

很多人都應該學學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讓自己把話說到別人的心窩裡,說對方想聽、喜歡聽的話。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這個道理。有些人在說話時總是努力地表現自己,這也不是什麼壞事,相反,這是一件好事。如同我們之前所說的,一個人只有善於表現自己、敢於表現自己,人生才能有所突破。

可一個人如果隨意地表現自己,確切地說是賣弄自己、炫耀自己,那肯定就不是好事了。一旦你不加以注意,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就會給人留下“張揚”“愛出風頭”“不靠譜”的印象。當別人對你產生這樣的印象時,還會願意聽你說話嗎?還會願意和你真誠地交流嗎?

我這不是隨便說說,而是因為一個朋友的經歷有感而發。這個朋友為人十分熱情,很喜歡錶達自己。

一次,我和同事談事情,恰巧遇到了這個朋友,便相約一起吃晚飯。席間,幾個人一起談天說地,這個朋友充分地發揮了他出色的表達能力,把氣氛烘托得非常好。高興之餘,朋友越說越來勁,說起自己生意上的事情,還提起和自己合作過的大人物,比如某企業的董事長、某公司總經理、某單位的局長等。

我知道,這個朋友並沒有吹噓、炫耀,因為他確實認識很多成功人士。對於我來說,他就是一位十足的成功人士。可我的同事並不這麼想,他所說的話就給我的同事留下這樣的印象——虛榮、顯擺、愛出風頭,感覺不太靠譜。

事後,同事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你這個朋友可真有本事啊!你瞧瞧,他一來就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又是敬酒,又是講笑話的,把氣氛搞得多熱鬧啊!別人還以為他是聚會的絕對主角呢!

“他一再提及那些大人物,好像自己和他們有多熟似的,可我看著他也不像什麼大人物啊!這種人啊,一看就滿嘴跑火車,不靠譜得很!誰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有本事、真的認識那些大人物!”

看吧!從一個人的言語中,我們未必能真正全面地認識一個人,可它已經給人形成了第一印象。不管我的朋友是否真的“虛榮”“愛顯擺”“愛出風頭”“不靠譜”,其實都不重要了,至少我的同事認為,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的同事都無法打破對他的這一壞印象。除非我的同事能夠像我這樣的老朋友一樣,真正瞭解他的為人、品格。

可不幸的是,在人際交往中,尤其是陌生人之間,誰也沒有耐心去深入地瞭解一個人,尤其是一個給自己留下不好印象的人。當覺得一個人說話不中聽、愛顯擺、誇誇其談的時候,人們往往就會關閉溝通的大門,拒絕再聽下去,就更別提繼續深入瞭解了。

退一步講,即使面對熟人、朋友,賣弄和隨意表現自己也是不好的行為。在溝通的過程中,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重視,都希望別人能聽自己說話,你若一味表現自己、突出自己,甚至不惜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又怎麼能獲得別人的好感呢?

沒有誰願意看別人自吹自擂的樣子,也沒有誰愛聽別人炫耀的言論。而且,你嘴裡說出來的話,不僅是你內心的想法,還是別人看到的你自己。如果想讓別人願意聽你說話、喜歡和你交流,你就應該說對方願意聽、喜歡聽的話,同時還要做到謹言慎行,不賣弄、不炫耀。否則,你只會讓人嗤之以鼻,敬而遠之。

4有些事你偏要說破,對方可還願意聽

然而,有些人不這樣想,他們總是戳破別人,好像只有他們才擁有火眼金睛。朋友A就是如此。朋友B家庭條件並不好,結婚之後,房貸和養孩子帶來的壓力幾乎壓得朋友B喘不過氣來。但因為朋友B性格開朗,什麼事情都看得開,所以生活雖然比較辛苦,卻不見她抱怨。

不一會兒,朋友B迴應了:“嗯嗯,我努力買彩票中大獎!到時候肯定帶著你一起去!”

知道她心裡肯定不舒服,我私下給朋友B發了一條資訊,說:“這個人說話一直不知輕重,你不要太在意。”

有時候,有些事情自己心裡有數就可以了,沒有必要非說破不可,否則只能讓自己陷入尷尬,並且招別人厭煩。

古人說:“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敬人不必卑盡,卑盡則少骨。”對於別人的傷疤,我們選擇閉嘴,是高情商的體現,更是善良的體現。對於那些無關乎原則的錯誤、無傷大雅的謊言,為什麼非要說破呢?更何況,朋友B並沒有犯錯,也沒有說謊,只是在生活艱難的時候做一個美夢而已。

然而,不幸的是,像朋友A這樣的人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他們只管自己說得痛快,該說的不該說的總是口無遮攔地一併傾出;他們十分較真,一旦對方犯了錯誤,就與對方爭論到底,直到讓對方閉口不言才罷休。

婚禮主持人是一個年輕帥氣的小夥子,說話非常幽默,也能活躍現場氣氛。開場的時候,主持人說:“我們都知道,新郎和新娘是青梅竹馬。要說這‘青梅竹馬’啊,起源於宋代。據說宋代有一個女詞人,她與丈夫從小一起長大……”主持人說得很認真,大家也聽得津津有味。

這時,這個人站了起來,笑著說:“主持人,你真的確定‘青梅竹馬’一詞源自宋代嗎?”

主持人回答說:“當然了!”

這個人大聲說:“你可真會胡說啊!這個詞根本不是出自宋代,而是出自唐朝詩人李白之手。你這是不懂裝懂、誤人子弟啊!”

主持人聽了這話,只能尷尬地說:“這位先生,您真是博學。不管它源自唐代還是宋代,我們的新郎新娘是青梅竹馬沒錯吧……”

主持人顯然想顧全大局,讓婚禮愉快地進行下去。可主持人還沒說完,他就打斷了對方的話,說:“這可不行!你一個主持人怎麼能犯這樣愚蠢的錯誤呢?讓我告訴你吧,這個成語出自李白的《長幹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千里,量小無嫌猜……”說完,他得意地看著主持人,全然沒有發現新郎新娘不悅的神色。

幸虧主持人情商高,有豐富的主持經驗,隨即笑著說:“這位先生真是博學多才,我非常佩服。我相信,新郎與新娘小時候肯定和詩中描述的一樣,兩小無猜,快樂地玩耍。現在,我們就請新郎新娘回憶回憶美好的往事吧……”

就這樣,主持人憑藉幽默的語言又把現場氣氛調動起來,讓新郎新娘幸福地回憶往事。可敬酒時,新娘對我們微笑相迎,卻獨獨對這個人黑著臉,他卻不自知地說:“新娘怎麼對我擺黑臉,我怎麼招惹她了?!真沒禮貌!”

其中一個同事沒好氣地說:“就憑你剛才鬧的那一幕,誰都不會對你有禮貌!人家結婚講究的是熱鬧、高興,你為什麼要挑主持人的錯呢?”

他依舊不明所以,反駁道:“他本來就說錯了,我還不能指出來嗎?”

這個同事繼續說:“主持人說錯了,你自己心裡明白就行了,為什麼非要讓人家下不來臺呢?凸顯你的聰明和博學嗎?你要較真,也行,可是,為什麼不考慮場合呢?人家結婚,你卻不留情面地指責主持人,幾次打斷主持人的話,你讓新郎新娘的臉往哪裡放?要是把人家婚禮搞砸了,你負得起責任嗎?”

在一旁目睹這一切的我,終於明白朋友這個奇葩同事沒有朋友、人緣差的原因了。可想而知,他說話肯定沒有幾個人願意聽,即使再有才華,他的表達能力恐怕也是阻礙他人際交往以及職場發展的一個大問題。

為人處世,看破不說破,把握好知而不言的尺度,真是一種大智慧。說話時,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我們在心裡都應該有個標準。尤其是別人不願意聽的話、得罪人的話,我們最好一句也不要說。這不是虛偽,而是一種做人的修養和智慧。

5聽出話中話,應對才不會出岔

我們聽人說話貌似很簡單,可聽出話中話,理解對方話語中的真實意思卻並不容易。可以說,一個不能聽出話中話的聽眾,不是一個好聽眾。因為你若不能在交流中聽出對方的真實意思,不僅無法使交流繼續進行下去,還可能導致自身言行失誤,使自己陷入被動中。到那個時候,你被別人誤會、怨恨了,都不知道原因;談判破裂了,你還得意地以為自己成功了,傻傻地陷入一個人的狂歡之中。

當然,我們想聽出話中話也不能完全靠感覺,更不能胡亂地猜測。因為一旦你猜錯了,就會不可避免地產生誤會,使得事情向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說到這裡,我想起一個朋友經歷的事情。這個朋友平時大大咧咧,不善於傾聽。倒不是他不願意傾聽,而是他沒有這個“悟性”,算是不走心吧。總之,每次他聽別人說話都能聽出岔,鬧出令人哭笑不得的笑話。

前一段時間,這個朋友遇到了自己喜歡的人,對女孩一見傾心。為了能追到女孩,朋友克服了害羞的心理,約女孩一起吃晚飯。他詢問道:“你今天有時間嗎?下班一起吃晚飯怎麼樣?”

女孩回答說:“晚上八點左右我才下班,你覺得是不是太晚了?”

乍一聽,女孩好像在找藉口,說自己需要加班,下班之後太晚了。可仔細品味之後,我們就可以理解這句話隱藏的資訊:雖然我下班很晚了,但如果你不介意的話,那麼我是願意和你一起吃晚飯的。

結果,朋友完全誤會了女孩話中的含意,以為女孩是在拒絕自己。他傷心地迴應人家:“是啊!這有點晚了,我們下次有機會再約吧!”

當朋友說出這個事情的經過時,我們幾個人恨不得暴揍他一頓。可當朋友A說:“人家這是答應你的邀約了,難道你沒聽出來嗎?”這個朋友竟然愣愣地說:“什麼?這不是拒絕嗎?我以為她嫌下班太晚了,不想和我出去吃飯!”

我好笑地問:“那你覺得要是人家女孩說‘晚上八點左右我才下班,太晚了吧’,是什麼感覺呢?”

沒等他回答,朋友A搶著回答:“這才是拒絕的意思。女孩是在說,時間太晚了,我不願意去!”

其實,這也不能完全怪我這個朋友。畢竟人們很多時候不願意直接表露自己的真實意願,往往會在語言中夾雜一些暗示拒絕或接受的資訊。就像這個女孩一樣,或許出於不好意思,或許出於矜持,總之她沒有直接答應朋友的邀約,而是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哪知朋友是不善於傾聽的人,結果發生了誤會。

你要是不想重蹈我那位朋友的覆轍,就應該學會傾聽,耐心、細心地去傾聽,聽出對方話中的潛臺詞。

說句實在話,這並不簡單。除了個人的悟性,語言本身也不是一門簡單的學問。很多時候,在一些字眼背後,往往隱藏著人所共知又不好說破的“奧秘”。就拿“你看著辦”這句話來說,其中的意思是很耐人琢磨的。你可以把它理解為讓你見機行事、靈活處理,當然也可以理解為對你產生了懷疑、不想再說什麼話,甚至有些時候還有責備、威脅的意思。而這句話具體體現了說話者的什麼意思,還應該看語境、語氣、聲調,以及對方的情緒。

古人說,“聽其言,觀其行,辨其意”。一個人只有認真地觀察對方的表情,才能讀懂對方的心思、聽懂話裡的潛臺詞。當然,古人之中也有很多善於傾聽的人,他們總是能夠從別人的話語中洞察其內心。戰國時期一個名叫臧孫子的人就是這樣的人。

當時,宋國國君偃想稱王,齊國一聽說這件事就不高興了,想要打擊打擊宋國國君偃的威風,於是聲稱:“你要是敢稱王,我就出兵攻打你。”無奈之下,宋國只能派臧孫子向自己的“友軍”楚國求救。可臧孫子心裡也明白,這次的任務自己不一定能完成。因為宋國畢竟是小國,而齊國是一代霸主,楚國怎麼會為了一個小小的宋國而得罪齊國呢!

沒想到,當臧孫子說出自己的要求時,楚王竟然不假思索地答應下來。按理說,臧孫子心裡應該踏實了吧,可他還是高興不起來,認為這件事情並不簡單。

見臧孫子依舊愁容滿面,車伕不禁好奇地問:“楚國已經答應發兵援救了,您怎麼還不高興呢?”

臧孫子說:“我怎麼能高興起來呢?雖然楚王答應了會幫助我們,可是我覺得他肯定別有用心。或許,他表面上答應我們,是為了讓我們堅定攻打齊國的信心。這樣一來,我們就會牽制齊國的一些力量,等到齊國的力量被削弱時,他們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了。要不然,楚國怎麼會願意為了我們得罪齊國呢?”

正如臧孫子所料,宋國和齊國開戰之後,楚國遲遲不發兵,以致宋軍連連失利。

臧孫子是聰明的,因為他知道宋國沒有給楚國利益,楚國不會輕易發兵援救。在楚國國王一反常態答應得如此爽快的情況下,他聽出對方只是說了一些場面話,實際上並不想出兵相助。正因為如此,他才沒有被楚王那些場面話矇蔽,提前想出了應對齊國的辦法,使宋國轉危為安。

可見,任何人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千萬不要只聽表面意思,或根據一面之詞就判斷其話中的含意。只有聽出話中話、洞察他人心,應對才不會出岔,自己才不會陷入被動的境地。

12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晚安心語優美語句短句配美圖,經典入心,百看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