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了規劃,才不會迷茫。有了人生的規劃,我們不僅清楚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更清楚自己下一步所要邁出的方向……
我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講這樣一些話:“我很迷茫……”“我後悔了……”“如果時間重來,我一定會……”
那麼,你是否也會經常抱怨老天的不公平、生活壓力繁重、人際關係難處、工作不如意等等煩惱呢?“新東方”創始人之一徐小平曾經說過一句頗有哲理的話:“人生沒有設計,你離捱餓只有三天。”話雖然有些誇張,但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今社會,“人生需要規劃”已經是毋庸置疑的思想理念。
但實際情況卻是,世界上有六十多億人口,能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的人少之又少,為什麼會這樣呢?
讓我們借用哈佛大學的一個著名試驗來說明。
20世紀中葉,一位哈佛大學的著名社會學教授訪談了1000名即將畢業的本校學生,問他們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即“您對自己的人生有沒有清晰的人生規劃”。
得到的結果是,只有很小一部分(不到4%)學生說對自己的人生擁有清晰的人生規劃;一部分(大約佔16%)的學生雖然有規劃,但不是很清晰。
30年過去了,這位執著的教授又回訪了這些學生,除了35位由於過世或其他原因未能聯絡到以外,其他965名學生都取得了聯絡,該教授透過對他們的健康、家庭、事業、情感、財務等多項指標的統計,發現一個很有趣也很驚人的結果。
資料表明,當年畢業時那些擁有清晰人生規劃的學生,在以上的各項指標中得分都是最高的,他們不僅擁有健康的身體、美滿的家庭、成功的事業,還獲得了平衡的心靈和令人羨慕不已的財務自由。
而那些有模糊的人生規劃的人(不到16%的人),成為各行各業中的專業人士,雖然其中不少人薪水較高,但健康、家庭與心靈等諸多方面產生了不少矛盾,身心疲憊成為他們一致的特徵。
當然,在回訪的人群中所佔人數是最多的,是當年80%以上的沒有任何規劃的人,他們一般是工作幾年之後,一旦衣食無憂就不再持續努力了,所以他們中大多數人都只能長期作為一個平凡的職員、技術人員或銷售人員,而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甚至還有不少人靠政府的失業救濟金勉強度日。
可見,就連哈佛大學這樣的世界名校也不能保證每個人的成功,更何況我們芸芸眾生,如此多的普通人。
那我們如何才能成為像那4%一樣擁有完美人生的“幸運兒”呢?關鍵就在於你對自己一定要有清晰的人生規劃!
沒有計劃的人往往被規劃掉,而用心規劃的人生才更容易成功。
有這樣一個故事:1944年,美國洛杉磯郊區的一個沒有見過世面的15歲少年約翰?戈達德在“一生的志願”表格上認真地填寫了127個目標。這些目標包括:到尼羅河、亞馬孫河和剛果河探險;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扎羅山和麥特荷思山;騎上大象、駱駝、鴕鳥和野馬;探訪馬可?波羅、亞歷山大一世走過的道路;駕駛飛行器起飛降落;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寫一本書……
寫完後,他給每個目標編號說:“這就是我的生命志願,我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一一完成!”
16歲那年,他和父親到了喬治亞州的奧克費諾基大沼澤和佛羅里達州的艾佛格萊茲探險,他完成了表上第一個專案;
18歲的秋天,他踏著漫天落葉離開了自己的家鄉;
20歲的時候,他成為了一名空軍駕駛員;
21歲的時候,他已經到21個國家旅行過;
22歲,他在瓜地馬拉的叢林深處發現了一座瑪雅文化的古廟。同年,他成為了“洛杉磯探險傢俱樂部”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成員……在亞馬孫河探險時,他幾次船毀落水,差點兒死去;在剛果河,他幾乎葬身魚腹;在乞力馬扎羅山上,他遇到雪崩,甚至被兇猛的雪豹追逐。將近60歲的時候,他已經實現了127專案標中的106項。這在一個普通人看來實在是一個奇蹟。
“想賺1億元的人和想賺100億元的人,他們賺錢、花錢的方式肯定不一樣;想攻讀博士學位的人和一心盼著畢業就踏入社會工作的人,在學習的量和質上是一定會有很大差距的。”
這個差距的原因,就在於你是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的。當你有了規劃,人生才不會迷茫。有了人生的規劃,我們不僅清楚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更清楚自己下一步所要邁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