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聽到有朋友說,人要遇到一個懂得先照顧好自己的心情再去照顧伴侶心情的人,對於自己來說是一輩子都不可能的事。心裡頓時一口氣堵住。
記得孟非在他《非誠務擾》上勸過女嘉賓們的擇友要求——別說要找個能照顧女孩子的男友,因為沒有誰是不能自理的。就是這樣啊,我們的父母花了那麼多錢培育我們,我們自己經歷了那麼多年的求學生涯,我們在社會上努力工作,我們每個人都一樣,為什麼就學不會照顧好自己呢,當然,這其中當然包括照顧自己的心情。
既然我們能照顧好自己,為什麼在和人交往的時候就不會照顧自己了,難道我們是遇到了什麼外星人會吸星大法,把照顧技能給吸走了嗎?
朋友的這番話中有一種深深的漠視感,在交往狀態中的男人的能力被漠視了,同時也漠視自己的影響力和促動力,光是隔著螢幕都能感覺到朋友對於人在交往狀態下習得的無力感。當眼睛看不到的時候當然找不到那個有能力的人,這就是習得性無助的毀壞力。
在這裡一般來說當然是帶著某些人認為的“上帝視角”來說教怎麼脫去無力感,但是我不想說,因為這個過程相當難,在《鄉下人的悲歌》中,男主角是透過在部隊的鍛鍊才從習得的無力中走出來,考上常春藤名校,成為他的同學中唯一考上的人,獲得與同鄉、與家族人不同的生活和人生。我不認為憑著說教會改變什麼,就像我的朋友經常看到我的表情和文字都會焦慮一樣,我能反饋給TA的僅只有一句:我們是一樣的,我行,你要不要試試!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