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我們曾經以為的只要熬過年輕時的各種磨難,就會迎來一個甜蜜幸福的晚年,不過是一種理想中的夢幻。真實的情況是,人的老年,是一生中最難熬的。幼年、少年,遇到困難還可以向父母哭述和伸手求援;青年壯年遇到困難,畢竟還有志氣和體力去拼搏去奮鬥去和命運叫板,自己去創造一個圓滿。唯有到了老年,只剩下病弱的身體,退卻的記憶,無奈無力和無眠。

在傳統的農業社會,雖然老不中用,卻還是有一份祖宗傳下來的老屋和土地,交給期待中的兒孫,然後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他們的尊重和照顧。村裡哪個老人受到委屈了,家族或者宗族的勢力都會出面維持基本的孝道觀念。算是一個最後的支點。

現代社會,我們從農村到城市,從工業到商業,從計劃到市場,讓我們面對了太多的時空理念的變遷。特別是到了我們這一代,孩子都只准生一個了,而我們三五個老人還都賴著想活得更長……孩子無奈,我們自己悲哀。再加上忠孝的觀念百年來幾次被當作封建餘孽踩進爛泥裡,許多人的老年就變得淒涼甚至悽慘。

人畢竟不是動物,不能靠著本能自然而然地去度過晚年。人是社會的動物,一定要在社會人群的組織和環境中,才能活得下來,特別是在失去勞動、活動能力,甚至部分喪失智力的老年時光,更是要提前做許多準備工作,才能把人生最後階段過得舒適、幸福,至少不艱難或者少一些痛苦。這就需要修煉。

所說的修煉,其實也沒那麼難,簡單地說就是做點準備和改變。

第一個準備就是要明白,死亡是什麼,意味著什麼,自己要如何面對?有的人可能奇怪,死亡也要學習嗎?當然要。古代的祭祀那麼隆重,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對活人的教育。讓人懂得,死亡是怎麼一回事。無論人們信基督,信佛,還是信鬼神,都是一種敬畏,也是一種安慰,更是給精神與靈魂一個出路。最可怕的就是什麼都不信,又特別怕死。我見過一個老人,不信宗教,不信鬼神,又不是真正的唯物主義者,所以到老的時候特別糾結,特別恐慌,總以為別人要害她,最後精神容易出現問題,自己不幸福,也給家人增加壓力。而我認識的另外一個老人雖然也沒有宗教信仰,但是她信祖先,信親人。所以她經常笑著說,我都八十多了,不怕想活那麼久給兒女添麻煩,我就想早點走去和老伴在一起!所以她自己面對死亡也坦然豁達開朗,當成是與親人團聚的機會,孩子也好好伺候她,讓她走之前帶著溫馨,見到老爸誇自己孝順。

我們這一代人,更可以透過大量讀書,來看透生與死的問題。當我們知道自己要向哪裡去的時候,才能以輕鬆的漫步,一路欣賞著的心態,心情舒暢地完成這最後一段旅程。

第二個就是要學會斷舍離。轟轟烈烈的年齡過去之後,我們要學會恬淡和平靜。

紛紛擾擾的物質世界與感情糾葛,讓我們很難靜下心來享受悠閒的生活,所以,我們經歷了,嘗試了豐滿就要回歸簡單。人只有在簡單中才能找到生命的質感。就像有人總想著路上撿一些磚頭石塊背在背上,準備趟過河回家蓋房子。卻經常因為這些爛石塊的重量,被拖到河底過不去。倒不如扔掉背上的爛磚碎石,輕鬆地遊過河去,森林裡到處都是建房的木料。

網上有一篇文章說的挺好,斷舍離是對過往的一種告別,也是當下的一次新的開始。斷舍離不是單純地扔,不是生活的剋制,而是奢侈地愛自己,是生命的自律。斷舍離真正的快感是讓我們超越世相繁雜,進入精神世界裡的寧靜和愉悅。

第三個是要完善人格,保持尊嚴,愉悅心情。

人到老了並不一定都成熟。好多人活到老了還是性格偏執,甚至自我自私,不僅和兒女生氣,甚至和自己較勁。這是許多老人最後走向痛苦不幸福的主要原因。這一部分靠自己是不行的,越老越難改變。所以一定要在還特別清醒的時候調整。或者聽別人講,或者看書體會,或者參禪問道,甚至找心理醫生輔導。總之是要開啟心結,完善人格,才能走出困境。

另外一個就是要保持老人家應有的尊嚴。畢竟年紀大了,要開朗,但是也不能太過開放。社會基本的規矩與習俗,首先要做得到。而且說話要儘量得體,有的人在兒孫面前說話也不講究,什麼黃話髒話一大堆;有的老人和自己的兒媳或者女婿說話也是胡攪蠻纏,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還有的老人在公共場合倚老賣老……最後被投射回來的都是不恥和不敬。所以要做一個慈祥善良而且又雅緻尊嚴的老人,才能得到最友善尊敬的目光。

第四就是做點事慢點老晚點病。

我們說安心養老,並不是一定要待在家裡什麼都不做,只是吃喝睡覺等死。這樣的日子會讓人很是煩悶甚至焦慮。其實,人老了,並不是什麼都不行了不能了。許多事情甚至會做得更好。就好像鍾南山教授對於抗疫就更加老道,因為他經驗多了。所以八十幾歲的人了還奔波在抗疫的第一線。

但不管做什麼,都是要自己喜歡,自己做了開心,又不會力不從心傷害身體和心情。

所以,力所能及,是一個根本的標準,快樂是根本的原則。

我認識一個美國老人,今年應該快八十了。仍然在北卡羅萊納大學做教授。雖然他的膝蓋手術了,行動有一點不方便,但是他疫情之前還是經常來中國講學。我也請他給單位的同事上課,還請他給我的一本書寫序。老人很願意和年輕人在一起,覺得開心。這樣反而延緩衰老。

我自己身邊就有兩個老人。一個會讀書,會玩撲克下棋打麻將,她知道的事情就多,她的老人朋友就多,就每天樂呵呵。另外一個老人不識字,不會任何娛樂,每天除了看看電視劇就是坐在那裡發呆,回憶過去經常會想到吃苦受累不開心,許多抱怨痛苦就出來了。家人也怕聽她嘮叨和重複的報怨。

其實,有點事情做,既可以在愉悅中打發時間,也可以訓練腦筋,抵抗退化。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心情就好多了。

還有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養生。有時間了,要研究琢磨自己的身體。工作許多年,哪裡積累了病痛,這下有時間了,就好好調理恢復。研究吃什麼最健康,喝什麼最有害,慢慢把身體調整得棒一點就在未來的歲月中,多堅強一些年。

在愉悅的心境中,讓我們保持健康,慢點變老,晚點得大病,得了不治的大病就儘快結束。既保持了尊嚴,又減少了痛苦。

格林童話裡有一則關於壽命的故事挺好玩的。上帝本來給大家三十年的壽命。驢子覺得幹活太累了,就求神把壽命縮短了十八年。狗與猴子也覺得活三十年太辛苦了,也求神分別縮短了十年和二十年。只有人表達遺憾三十年太短了,神就把驢、狗和猴子壽命裡縮短了的十八年,十年,十二年全部加起來給了人。於是人得到了七十年壽命。結果就是,人開開心心地度過屬於自己的三十年,以後的十八年則是忍辱負重驢子的人生,之後十年裡則是掉了牙什麼也嚼不動的老狗的生活,最後十二年則是孩子般的猴子的人生。

我們要做好準備,去修身養性,去完善人格,讓我們的意識更多時間控制我們的身體與性情,避免在無意識中,去經歷驢,狗,猴子的性格與表現。

所以,人在世上無論活多久,有尊嚴,多快樂,少痛苦,才是最好的老年。

7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論一個“自律”的人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