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也。

這都是講“勸”的,勸就是感化、感動,尤其是確實要求自己。“尊其位”,將來你們做老闆啊、辦工廠啊、當董事長都一樣,你請的人,哪怕請一個打字小姐,哪怕請一個小弟來給你跑街的,你要尊重他。他的職務不同,他的人格跟你倆一樣的;他的人也許長得比你還好看,不過你的命比他好了一點,如此而已!所以要尊重人家,尤其尊重他的“位”、他的職位,你不能干涉他的職位,“尊其位”。

“重其祿”,待遇要高。你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那怎麼做得到啊?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會快跑、這樣馬兒永遠不吃草,那怎麼行的啊!不可以。你必須要給人家足夠的待遇。足夠還不行啊!超過了足夠,他心安理得,他安於其位(職務)了。所以呀,“尊其位,重其祿。”

“同其好惡。”還能夠做到了解他的心理,他所喜歡的事、他所討厭的事。並不是叫你跟著他跑。譬如說有人,人是很好的,他就是討厭某一點,那麼你做一個領導人、做個老闆,只好將就他這一點毛病。譬如他什麼都好,晚上不敢下去,為什麼?他怕鬼。“鬼有什麼可怕?你給我滾下去!”那就不對了!那你只好說:你既然晚上怕鬼,我自己去。只好如此。你看什麼,我去看!我回來告訴你:沒有什麼鬼嘛!我去拿來給你看嘛!他慢慢給你訓練他。比方啦!“同其好惡”要善於應用。那麼你說他好的是什麼?好的是溜班出去跳舞;討厭的、惡的是什麼?惡的呀,懶得工作——你也去同其好惡啊?!那就不行了。所以“同其好惡”這是個教育道理。

“所以勸親親也”,這個對付尤其是你兄弟姊妹之間,同仁朋友之間。往往這個朋友是互相規過、互相勸善。比如他有不對的地方,朋友之間只有一個字哦:勸。勸導,不是勉強哦!你過分勉強:你非要這樣不可!那不是朋友。那你教育兒女都不可以這樣教育。有許多人對朋友之間就失態,就超過範圍,那就犯不是勸導。像我們過去對於這個“勸”字,我們過去跟父母倆講話,連“勸”字都不敢講啊!如果說我給爸爸媽媽講話:“爸爸,我勸你這樣——”一個耳光過來了:你讀些什麼書啊?!“勸”只能對朋友用。“爸爸,我建議你這樣——”對皇帝那個“諫”。所以說“我告訴你怎麼樣”,是對孩子、對自己兒女講的。現在人的啊,“爸爸,我告訴你!”“爺爺,我告訴你!”嘿,他比爺爺還大!(眾笑)這是我們五千年禮義之包撒!禮義之包,不是那個包裹的“包”,我把它改一個字——包起來的“包”,禮義早早包起來、放起來了,叫做禮義之“包”了。

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

“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就是對於高階的部下,就是對一般部下也是一樣哦!重點在於高階的幹部。“官”的意思古代所謂“管”,管理的事情、主管這個人。盛,就是說主管的責任交託給他,就是考察清楚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官盛”,對責任,“盛”是完全信任他,加重的。“任使”,給他的任務、給他的使命,給他的使命恰恰合於他的任務。換句話說,他的任務所擔任的,正是可以達到他的使命。這個道理,就是完全信任人、信任高階幹部。“所以勸大臣也”,這個“勸”不是勸導,就是感動、感化的意思。用人的道理最怕是防之如盜賊、用之如牛馬,又用他,又防他;又懷疑他,又想使他為自己忠心。甚至於說,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又要馬兒跑,這個是絕不可以的。所以“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

下面對一般的部下、對一般的幹部來講,“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對於用人之道,要“忠”。我們都曉得中國文化後來的解釋,有下面對上面絕對要忠——忠實、忠誠。同樣的,大家忘記了上對下也要忠。“忠”字在古文的解釋,對任何事情、對任何人無一而不盡心的謂之忠,盡心、盡力謂之忠。所以忠實這個“忠”字的意思,盡心盡力謂之忠。“信”,信任,能夠言而有信。所以做人,對下面做人的幹部,乃至做人的長上、做長輩對下面,要做到“忠信重祿”。“重祿”現在講待遇足夠。當然你要人家做事,人家有後顧之憂,家裡孩子的奶粉錢在哪裡還不知道,這邊還要人家拼命地去做事,對國家社會或者對個人事業盡忠,那是不可能的,違反天理,也違反道理。所以要“忠信重祿”,使他有足夠的待遇。“所以勸士也”,這個“士”就是對一般的知識分子、做幹部的,彼此這個風氣、社會的風氣、政治風氣自然帶好了。

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日省月試,既稟稱事,所以勸百工也。

那麼對於老百姓,“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就是需要老百姓出力、國民盡力的時候,所以孔子在《論語》上講過“使民以時”,一個命令下達、一件事要合時、合理,恰合那個時間。“薄斂”,對於繳稅,稅對於公家的貢獻,儘可能地對國家的財政夠了的時候“薄斂”,儘量地負擔輕。這樣,“所以勸百姓也”,使這個國民走上優厚的、厚道的路子上。

那麼對於公務員,拿現在來講工教人員,以及各種技術人員,農業的、工商業者,“日省月視,既稟稱事,所以勸百工也。”我們都曉得世界的文化,考試製度是中國文化特有,也是中國文化所建立。甚至於說,十六、十七世紀以後英國人仿造中國人的制度創立他們的考試製度。所以考試與監察兩種制度是中國政治歷史上特有的一種制度,這個精神由來甚久。在過去上古的時候有“日省月視”,一個月要考察,負責單位、負責人每一個月要省查,每天都要省查,反省自己。在上面領導人每一個月有一種考核、考試的辦法。

“既稟稱事”,這個“稟”現在寫的是這個“稟”,這個稟字我們大家學古文都曉得,向上面說話、稟告用這個稟。實際上,“稟”就是秉受那個秉,就是稟賦,接受那個命令、秉受。這個秉是同樣的,通用。“既稟”,考核下面,上面人下一道命令、一個任務交代給他,考核他,他能夠承受、秉受這個命令,的確能夠達到完成的任務。“既稟稱事”,這件事情交待給他,他做到了,恰到好處。

譬如像我們經常發現到做事的時候,尤其是現在青年,使人至少在我們這個年齡習慣上看去很看不慣,往往就做不到“既稟”。既不能秉承命令,又不“稱事”,做的事情又不合適、不對。每一個現在青年都曉得創造,創個什麼啊?你沒有東西創個什麼啊?創造要基礎的,你沒有基礎怎麼創啊?你說試試看,你對於個人拔個牙齒試試看可以,牙齒是你的,不過好牙齒還是拔不得。天下大事做事情有時候試不得啊!你試了,失敗了再改過,那來不及了。所以就要學問、經驗。最可憐的,現在我們社會一般青年犯了一個什麼毛病?據我所瞭解的——也許我所瞭解不對,或者是不瞭解,很少跟外面接觸——但是一切出道就曉得現代青年既不能令,又不受命;自己也不能當了不起指導人,下個命令這個事情要怎麼樣做,我判斷做下來一定對——沒有這個本事。沒有做一個領導人的本事。那麼你聽人家的好不好呢?哎,不服氣,又不受命,不接受命令。所以現在青年每一個人搞得一塌糊塗。自己也苦悶,苦了自己,也苦了人家、苦了家庭。都在創,尤其鄉下跑到臺北來創,結果什麼都沒有創到,撞到了計程車、摩托車了,骨頭撞斷了,如此了事!所以這就是學問。

學問要做到有才能。光文章寫得好,不一定會做事啊!要有才,“既稟”,能夠秉承一個主官下的一個計劃、一個命令,通盤瞭解它。做起事情來“稱事”,寫一個條子也好,寫得像個樣子。現在青年們寫一個條子、寫一個報告、寫一個計劃,那些字啊寫得龍飛鳳舞,已經看得很煩了;中間的內容啊,不曉得講些什麼,亂七八糟!坐在辦公室上、書桌子上想的,用到事實上都不通;辦起事來更不行。然後你叫他上街辦事,看不見了,坐那裡吃冰淇淋去了;然後說“沒有碰到人”,實際上坐在那裡吃冰淇淋,遲到了,當然那邊人碰不到了。像這樣情形,既不能秉承命令,又不能稱事,達不到任務,這就不對了。所以,對下面要做到“既稟稱事”。“所以勸百工也”,百工是技藝,一切社會上每一個人修本位的崗位都要做到這樣。

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

外交方面懂得禮貌。“送往迎來”很難哦!大的外交,我經常感覺到,現在世界各國專業外交官很多,像你們大專畢業考進外交系,或者最後考進外交官訓練所,考完了派到外面做事。學識基礎、風度教養不夠,連衣服都不曉得穿,穿長袍怎麼穿的?短褂怎麼穿?穿時髦衣服怎麼穿?連打扮都不曉得打扮,這個就很差了。職業外交官好手已經很難,大外交官更難了。大外交官不一定靠送往迎來啊!天下大事,他就代表一個國家,到時候三言兩語就給你解決了、否定了,乃至能夠忍氣;如果外交的時候受一切的氣、忍一切的汙辱,而把任務達成,這是真正外交官。

“嘉善”,講話應酬之間有人比如人家的好處儘量地表揚。看看這個傢伙交際場合實在沒有什麼好說,哎,某人一笑:他這一笑笑得好!笑得非常和平,像白鴿一樣!和平鴿子,呵!你總要想辦法講些“嘉善”。再沒有好處,他一聲也不說話:“你看他就是好!你看某人這位先生沉默寡言啊!就是好!你這個了不起!”等他說話說多了:“你這個滔滔不絕啊!”這樣總是有一套。(眾笑)“嘉善而矜不能。”怎麼叫“而矜不能”?是說自己有長處不能夠傲慢,不能夠在人前處處表示自己的長處,壓住人家的短處。“所以柔遠人也。”就是說當一個在外交上的主官,在外交上使別人都願意跟你倆交往,很遠國、遠地的人都願意歸順。

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你們要講中國文化的國際思想、世界思想,代表我們這個民族的,幾千年的精神就在這裡。“繼絕世”,人家國家要亡了,幫忙他復起,不使它斷絕,不使他絕後。人家世界上別的民族也許要想消滅別人的民族、消滅別人的國家,自己稱霸。中華民族的國家民族的思想不是。我要存在,所以希望世界上一切的民族、一切的國家、一切人民永遠平安下去。所以“繼絕世”,哪一個人家家庭要絕後了、國家要滅亡了,幫助他,不能使他滅亡。

“舉廢國”,乃至周代文化,古代有些國家、上古的國家已經廢了,沒有了,歷史上有這個名稱,已經沒有這個國家了;可是當我們周武王統一中國以後,周公、姜太公連封了三百多個國家,有許多幾百年前都沒有了,找出他的後人來,把他輔助起來。所以“舉廢國”。所以中國人做人有時候別人(親戚、朋友、鄰居)家庭有危難的時候,為朋友不遠千里萬里跑去幫忙朋友家裡,使他興旺。這個在古人很多,現在很少。所以“繼絕世,舉廢國”。

“治亂持危。”人家的國家有內亂了,我們在過去春秋戰國前後看得很多,我們國家就派兵去了。不像別人派兵去是趁火打劫,我們派兵去了以後,制(止平)定人家國家的內亂,“叫你們選一個好的皇帝上來。”好了,退兵,回來。(這是)中國文化。“持危”,看到人家國家有危險,以軍事行動幫助人家,安定了,回來。

“朝(chao2)聘以時。”所以我經常同外國朋友講,中國文化這個民族在國際上用兵用軍事歷代都是蝕本的生意。幫助人家國家安定了,然後沒有侵略人家土地的野心,也沒有想侵佔人家市場經濟上的野心。退兵回來,只有一個:年年進貢,歲歲來朝。每一個國家所以每一年,或者是遠一點隔三年。當年的琉球、朝鮮、越南、暹邏(就是泰國)等等,是“萬國衣冠拜冕旒”。有些都“重譯來朝”,所謂重譯,因為言語文字不通嘛!譬如歐洲、中東有些國家過來,先要透過靠他的國家附近文字相通的翻譯一道;翻譯一道了,再到中國來,又要經過第三道的翻譯;三種語言翻過來才懂他的意思,這叫重譯來朝。但是你查我們的歷史上,外國人來朝貢的時候,我們賠本賠得很厲害!南洋送進來麒麟,實際是什麼?長頸鹿,他叫麒麟。來了幾條麒麟或者弄幾個猩猩、大猴子,送進來以後,再弄些香蕉、土貨,那當然保持也很困難了,一路下來,南方來的一到了廣州,廣州的地方政府就要接待了。是朝貢的,給皇帝的,那要命!派兵派人一路護送,加重,那個時候唐朝的首都在長安在鹹西,從廣州要走好幾個月。楊貴妃吃荔枝,馬都跑死了多少啊!“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那個馬一天儘量跑死拉倒!這個馬死了,趕快裝在另一個馬背上,一路接下去,就是為了吃這個荔枝。你看朝貢也是這樣哦!有些外邦來的東西、外國來的幹使節的,那不曉得損失多大!然後在我們的首都,中央政府招待個把、兩三個月以後,重重地賞賜,慢慢送回去。在歷史上這些記載的資料你看可以寫一部專書,非常多。有些派到中國來的大使們甚至於不想回去了,也很多。大家在這一部分的歷史很少留意去研究它。所以“厚往而薄來”。

所以中國過去講人情的道理,你給人家送禮也是這樣,禮物希望人家送過來簡單,意思意思;還禮給人家可不能意思意思,“厚往”,要多、要加倍。所以說“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現在我們不同嘍,送禮來你最好越多越好,還禮就是馬馬虎虎吧!甚至於說再等一下再說。這個社會文化實在變動變得很厲害。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

那麼這個分析怎麼樣做一個領導人——領導學。全體這九經都是領導人所要注意到的。它分開來,不一定責備於領導人,就是說每一個國民每一個人,受了教育,必須要具備這個素養。分開來講,分析起來有“九經”,九條大路、大原則。但是你說那很難,我幾時學得好啊!我也沒有當外交官的可能,不會有這個經驗;更不會說是坐在那裡,學萬國衣冠朝廷接見這個味道,也做不到,讓我怎麼經驗?“所以行之者,一也。”只有一樣。一樣是什麼?他慢慢要講出來的,就是本書上下面會報告來的——“誠”。

2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就像是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