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裡泡枸杞。看似戲謔的歌詞其實很貼近生活事實,人上了年紀,身體就會吃不消,對於常年從事重體力的農民工群體來說,更是表現得尤為突出。
大部分人到中年的農民工都是家裡面上有老下有小,要操持一家人的溫飽。常年在外打拼,不能病,不能累,更不能讓自己閒著,一定要使盡渾身解數創造工作機會和收入。這些群體往往要同時飽受身體上和經濟上的多重壓力。
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在一瞬間,我們能常看到社會上一些中年人因為種種壓力而崩潰或者做一些極端行為的訊息,很多人覺得這有啥啊不都是生活裡的雞毛蒜皮麼,殊不知壓死成年人的往往是最後一根稻草,成年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
張愛玲小說《半生緣》中有這麼一段對於中年男人的描述“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幹活啦小編想這或許就是大多數中年男子的真實寫照。誰不是在負重前行?誰也不會輕易崩潰,每一次情緒爆發前如果不是長時間的負面情緒積壓和實在被現實戳痛了,誰願意失去體面和自尊“出醜”呢?
而中年 男人群體中,中年農民工更是忍受太多太多的“忍者”,他們樸實,堅毅,勇敢,一直堅持在生活的道路上徐徐前進,哪怕有一點點的希望都不放棄。為什麼他們這麼讓人敬佩,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無人倚靠,只有自己繃緊弦才能成為自己和家庭的脊樑。可是他們繃得時間久了,也會有焦慮。
贍養父母
父母養育之恩比海深,等到自己人到中年,父母老了,需要子女照顧他們,贍養他們,畢竟贍養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為人子女的義務和責任。可是中年人的生活壓力不得不迫使他們外出打拼,既要揹負掙錢壓力,又要擔心身在老家的父母身體是否安康,中年人真的很無奈。
子女成長
從小父母教育孩子的就是:好好讀書,長大了才有好出路。父母把家庭的希望都寄託在了孩子身上,可是人到中年的農民工父母們面對長大的兒女,又開始焦慮孩子什麼時候成家立業,操心孩子的彩禮,房子,車子,和孩子。
自身發展
很多中年農民工到了這個年齡,仍然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以後該如何生存發展都完全沒有頭緒,農村回不去,城裡又安不了家,自己的出路到底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