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誠。
這是從小到大,父母總教育自己的一條處世原則。
因此,很多人在生活中,總會掏心掏肺地對別人好,哪怕自己受委屈,也不願讓對方不舒服。
然而,父母從來沒有告訴過我們的是,人性往往經不起考驗。
很多時候,你顧及了這個,又顧及了那個,最後往往換不來半點真心。
叔本華就說過:“在殘忍、無情方面,人是絲毫不亞於老虎和鬣狗的。”
若不想受到傷害,你的好意,就一定要給對的人!
01
太在乎別人,累的是自己
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只要別人開口找你幫忙,你都不忍心拒絕,即使內心糾結,也會伸出援手。
可你找別人的時候,卻被百般推辭;
你說每一句話,都會思前想後、小心斟酌,生怕說出口會傷害到別人。
但別人對你卻是張口就來,絲毫不會顧及你的感受;
別人要你保守秘密,你真的就守口如瓶,還總擔心對方的處境。
可別人一聽你的隱私,轉頭就會四處宣揚,你問他的時候,他還理直氣壯嫌你事多。
……
你總是把別人看得太重,卻把自己看得太輕。
照料別人的心情,顧及別人的感受,甚至勉強自己去做不願意做的事情。
可結果呢?
誰會把你的付出放在心上,誰會關心你一分一毫。
大多時候,累的不過是自己罷了。
因此,別低估了人性,也別高估了感情。
該拒絕的時候就拒絕,該無情的時候就無情,若是好到沒了原則,別人只會得寸進尺、理所當然。
要知道,人心換人心,換不來就轉身。
千萬不要因為愛別人,而委屈了自己,這是世上最愚蠢的事情。
記得夏目漱石說過一句話:“在人的世界中,所通用的愛的法則就是,在與自己有利的條件下,則可以愛別人。”
凡事有個度,自己才不會太累!
02
少想想別人,多取悅自己
人生在世,除了父母,剩下值得你掏心掏肺的人並不多。
很多時候,之所以會有煩惱,多半就是因為把真心給了這些不值當的人。
記得看過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從前有一對好朋友,打小二人就形影不離,關係很好。
兩個人一個愛吃雞蛋,一個則特別討厭。
於是討厭吃雞蛋的這個人,總會把自己的雞蛋送給朋友,日復一日,從未間斷。
直到有一天,這個人在路邊看到一個乞丐,心生善意,又想著朋友本身就有一個雞蛋,所以就將自己的雞蛋給了乞丐。
豈料,朋友為此和他大吵一架,怪他把給自己的雞蛋給了別人。
更是在此後,再沒與他說過一句話。
這不禁讓人想到那句話:“鬥米養恩石養仇。”
人與人之間,最忌諱不求回報的付出與討好,那樣只會慣壞一些不領情,不真誠的人。
做人只有多為自己考慮,生活才不至於過得鬱悶。
正所謂管好自己,莫渡他人。
三毛就曾言:“人的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活過。”
要想擁有痛快的人生,就不能太過考慮別人。
試想,別人在傷害你的時候,都未曾想過你的感受,你又何必為了這種人費心費力?
所以,收起你的好心,把握你的善意,無論發生什麼,都要記得先愛自己。
畢竟人生苦短,只有付出的一切都被珍惜,自己才配得上更好的人與事。
03
有一種活法,叫過好自己的人生
人活一輩子,什麼最重要?
記得林語堂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不要總在別人的戲劇裡充當著配角。”
的確,人生只有一次,過好自己的生活,比什麼都重要。
這世上,無聊的人有很多,若是一一計較,就會反覆受傷。
有些東西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聞不入心,才是對自己的愛護。
討厭自己的人,就讓他去盡情討厭;
批評自己的人,就讓他去滿口胡言;
傷害自己的惡人,就讓他儘早離開!
生活終歸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所以,我們既不需要被別人認可,也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正如《被討厭的勇氣》說的那樣:
如果有兩種人生讓我選擇,一種是「被所有人喜歡的人生」,一種是「有人討厭自己的人生」,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只有這樣,才不會因為別人的眼光,而改變自己;也不會因為顧及他人的感受,而委屈自己。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過這一生,才是一個人最高階的活法。
餘生不長,希望你我都能放下別人的錯,解脫自己的心。
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裡,活得恣意灑脫。
有句話說的好:“我們要有能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膽量。”
過分拘泥在別人的世界裡,只會讓自己畏首畏尾,失去獨有的風格,失去前行的力量和勇氣。
因此,勇敢走自己的路,做自己就好。
生命如此寶貴,真的沒必要在成長途中浪費多餘的精力和時間。
“讓懂的人懂,讓不懂的人不懂;讓世界是世界,我甘心是我的繭。”
此後經年,欣賞自己的風景,也精彩自己的人生,如此,足矣。
願你我在未來的某一天,都能破繭成蝶,璀璨綻放,收穫只屬於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