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他應該這麼做”、“她應該那樣說”……日常生活中,這些話習以為常,不覺得有什麼不對或者不妥,但單拎出來,理性琢磨一番,可能就會有不一樣的味道了。

(1)

小時候,不合心意時,我們會耍脾氣、會哭,然後父母長輩一般會安慰我們,滿足我們的訴求,漸漸地,形成了這樣一種認知,我透過“努力”達到了自己的目標,他們對我的付出是應該的,這是我應得的。

小時形成的觀念,成了身體的一部分,伴隨我們長大。獨自步入社會後,我們依舊受“應該的”這種觀念影響,我們頭腦中的這些“應該的”,卻成了我們一次又一次碰壁的罪魁禍首。慢慢的發現,即使我們哭,哪怕是鬧,並不能換來什麼,周圍人依舊按部就班幹著自己的事情,彷彿此時你是這個世界被遺忘的人。

這個世界,離開任何人,都會照常運轉,作為芸芸眾生的一員,我們的分量真的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重

(2)

現在的他,經常理所應當地認為,前輩應該給予他更多指導和幫助,在工作上遇到困難時,他依舊會認為同事應該施以援手,生活中的失意,朋友們應該及時地與他分擔……

其實,人與人之間,即使我幫過你,也不能理所應當認為你應該幫我。這體現出的不僅是讓自己變得更加可愛的可能,更是對他人的理解與尊重。

(3)

“應該”這個詞,其實是夾雜著一絲絲強制性的。和“你應該……”相比,“你想要……”、“你可以……”是不是展現出了更多的尊重與溫情呢?

對於一件事,如果我們認為是應該的,就自然而然產生一種志在必得、囊中之物的感覺,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一旦未能實現預定目標,則很容易產生低落的情緒,甚至會怨天尤人,咒罵上天不公、人性惡毒。倘若我們認為不是應該的,可能會有更好的結果。因為更加理解與包容,只是純粹的看待這件事,將期望值調整到合理、客觀的水平,那我們收穫的,應該是溫暖、是感恩、是美好。

朋友,完美無瑕是不存在的,正是缺憾和遺憾,才構成了我們喜歡的世界、我們熱愛的生活啊。所以,拋開“應該”與“不應該”吧,看輕所謂的得與失吧,傾聽來自內心的真實聲音,它彷彿在告訴你,寬容別人,善待自己

透過“應該”與“不應該”,我們還可以品味到更多。有時候,我們會自以為是,我情商足夠高,我能用圓滑的方式處理問題、進而達到自己的目標,我如何對待別人,這樣的話對方會怎樣對待我,我能夠收穫什麼……

其實,我從“應該”與“不應該”中體會到的是,我們在與世界相處時,放下聰明與智慧,捧起“老實”,這個我們曾經熟悉而現在陌生的信仰。

現如今,老實反而成為了一種罕見的品質或性格特徵,顯得與這個聰明的世界格格不入,但我不以為然,聰明與智慧的根是老實、是規矩、是契約,有了老實,聰明和智慧才不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在這個基礎和框架之下,聰明和智慧的世界才有存在的意義、才能更好地向前發展。

老實不是笨,它是安分、是善意、更是豁達,是懂得如何看待得失的真智慧

老實做人、坦誠做事,對自己,無愧於心,對世界,以笑應對

從前,聽一位朋友說過一句話,人性最大的惡,應該是不懂感恩。我深以為然。

對待人際關係,不要把一切視作理所當然,不冷漠,更不高估,我想,這就是真實且舒適的人際交往吧。

8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致張桂梅老師——您是我心中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