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一、

天地之大,無處不可容身;而人心卻小,無處可以容人。

我們眼中呈現的世界並不是世界本身狀態的體現,而是內心意識所展現的結果。

就好像對於一個內心狹隘的人來說,他看見的世界滿是嘈雜,在他眼中,身邊的人也是滿身戾氣,這樣的人內心長存怨恨,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也常有隔閡。

而反之,內心寬懷的人則相反,他們沒有一味去指責對方,當出現問題的時候懂得反省自身,從內在尋找問題根源。

在調整自身之後懂得體諒他人,溫和地與人相處,正是因為內心有愛、有善,所以他看見的世界皆是一片平和。

而這種問題並不是外界本身存在的問題,而是他內心的狹隘,禁錮了他看世界的豁達眼光。

這就是不同內心狀態,眼中所呈現的不同世界的道理。

所以對於我們的人生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計較這個世界能呈現什麼樣的狀態,而是反問自己,自己能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這個世界。

《圍爐夜話》之中有一句話很好,叫:求個良心管我,留些餘地處人。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自己應該有一顆善良之心,並嚴格要求自己不違背它。留一些餘地給別人,從而使他們也有容身之處。

清朝紅頂商人胡雪巖,作為清朝首富,自然有他處事的不同之處,而在他處事特點之中有一點不得不提,那就是“留些餘地處人”的胸懷。

有一次,胡雪巖到蘇州的永興盛錢莊兌換二十個元寶急用,但是這家錢莊不僅沒有給他兌換,反而說胡雪巖的阜康銀票沒有信用。

胡雪巖聽了非常生氣,就想擠垮永興盛錢莊,因為永興盛本身就存在經營問題,他們因為貪利,將只有十萬本錢的銀子,放出去二十幾萬的銀票,處於岌岌可危的姿態。

就像早已傾斜的危樓一樣,只要風輕輕一吹,就會瞬間坍塌。

而當時浙江和江蘇有公款往來,胡雪巖只需要將海運局分攤的公款、湖州聯防的軍需款項、浙江解繳江蘇的協餉等幾批款項合起來,換成永興盛的錢票,直接交給江蘇藩司和糧臺,由官府直接找永興盛兌現,這樣永興盛的資金必然斷裂,最後不得不倒。

但是思考良久之後,胡雪巖選擇放下了自己的怨恨,並沒有去實行他的報復計劃,因為這一招實在是太狠,只要這一招使出來,永興盛絕無回頭之路。

而另一個方面,他想到自己雖然出了口怨氣,但這種事情對自己來說並沒有任何利益,這樣損人不利己的事情,自己做了也不會有好的結果,於是就放棄了這種想法。

二、

在這個世上,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等狀態都有不同,所以競爭與矛盾都是在所難免的,不管是利益上的競爭,還是認知態度上的糾紛等等,總之都會有一些矛盾存在。

而最重要的,是當我們遇到矛盾的時候,是選擇極端的報復,還是給他人留一些迴旋的餘地,這個非常重要。

因為其中體現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良知,更是一個人的智慧。

在《菜根譚》之中有一句話,叫:事事要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招外憂。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做任何事都能留一些餘地,那麼全能的造物主就不會忌恨我,鬼神也不會對我有傷害。如果做事情一定要做到極點,求功名一定要求到最高,那麼即便內在不發生變化,也會招來外患。

若能夠凡事不求盈滿,造物主也不會對自己產生傷害,若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一味向外渴求自以為圓滿的世界,那麼很多錯誤和問題都能夠因此避免。

人生“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一味渴求這個世界能在你面前展現什麼樣的狀態,多看看自己內在是不是具備寬容這個世界的態度,這樣才會有好的結果。

當你能夠帶著寬懷的態度去面對這個世界時,這個世界也會換一種面目展現在你面前。

就好像對於那些因為人性而痛苦的人來說,使他痛苦的根本不是因為人性本身的陋習,而是因為他內心的狹隘,因為他沒有豁達的態度去面對人性的弊病,更沒有足夠睿智的方式,去應對人性的問題,所以才會痛苦。

當你帶著豁達的態度去接納人性本就嘈雜的這個事實時,有些問題自然而然也就消失了。

對於人生來說,如果你沒有把自己侷限在一個狹小自私的位置上時,你獲得的將會更多,所以把眼界放得高一些,把心胸放得開一些,給別人多留一些餘地,多向內在去找找原因。

救得他人一時,留得英名一世;

種得今生善果,恩澤後代無量。

而且判斷一種人生是否存在智慧的根本,就是看他遇到問題的時候是否具備“反求諸己”的反省思維,還是一味去向外界找尋自己得不到的答案,兩種不同的態度帶來不同的思維,而最後形成的也是不同的人生。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2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願你歸來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