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百味書屋

讀書,是一場指導我們進行不斷成長的精神革新;

讀書,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植入、會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人的靈魂裡播下種子、然後紮根發芽,終將開出絢麗之花、結出智慧之果。凡夫俗子的我們身體受之於父母,而我們的精神則應該受之於不斷汲取的知識、文化。全面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可以得到好的分數,讀書則可以重新塑造人的靈魂,使人渾身散發出智慧的光環。分數可以改變命運,智慧則可以統領、指導人的一生。讀書是一個人一生要建立人生信心與信念的精神基礎,無論人的一生貧窮與富貴,唯有真正值得尊重的莫過於精神上的富有、懂得領悟人生、注重在人生價值方面的高尚追求、在本職崗位的建功立業、真正做到淡漠名利。

讀書與功利無關、與分數無關、與權術無關、與金錢無關。

讀書可以讓人清醒的認識到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

讀書是在讀人生,一個天真無邪的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要讀的全是書,讀天、讀地、讀大自然、讀人、讀社會。

讀書,讀什麼書,如何讀都值得我們深思。孔子說:“讀而不思則罔、思而不讀則殆”。讀而不思是因為讀書並不專注,為了所謂的讀而讀,走形式。現在的孩子,在家庭作業和一大堆電子產品的包圍之下,沒有太多的時間與空間供自己選擇,也著實可悲,真正做到靜心讀書很難。學校教育也重視讀書,讓孩子每天按時按量讀書也無可厚非,但是,由於時間有限,孩子一般都是得先寫完家庭作業再進行完任務式的閱讀,時間有些晚了,孩子已經有了疲憊感,讀書效果可想而知。

讀書需要一定的時間進入真正忘我的閱讀狀態,半個小時的讀書時間孩子又要進入狀態,還要達到專注,其實是很難的。不能做到專注地閱讀,又何談受到啟發呢?思而不讀是因為在沒有明確目標、正確引導、人處於一種盲目被動狀態之下的虛度光陰,再加電視、手機各種電子產品的影響,沒有很強的越讀意識。

現在的孩子需要我們及早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精神追求,多讀書、讀好書、讀對他們有意義的書,儘量引導孩子向著有益於自己身心健康發展的道路上走,少接觸明星八卦、遊戲、娛樂等消耗意志品格的消極資訊,防止孩子因無法自律導致無知、精神空虛,將來淪落成庸俗之輩。

讀書要心靜,無雜念,全身心的投入,這些和讀書環境息息相關。

當然,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過早地強調思考還為時尚早,年齡大一點的孩子,提倡多讀一些名人傳記。

讀名人傳記的意義所在。我們這裡所說的名人是指世界上那些曾經為人類社會做出傑出貢獻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發明家、軍事家、科學家、教育家、藝術家等等,他們都是了不起的大人物。所以後人才會不惜文字來記錄他們偉大的一生,為這些人歌功頌德。讀一本名人就等同於認識、瞭解一個偉大的人物,他們的一生凝聚著人類無與倫比的優秀品德,他們的思想、經歷、成長過程、非凡的成就對於青少年一生立志、立德、立信將產生具有巨大影響,透過認識、瞭解名人傳記這個視窗,這些名人足可以成為孩子們學習的榜樣,它的真實性是孩子認識社會的一個很好的載體。也許一個孩子在手機、電腦的影響下虛度光陰,也可能在一本名人傳記的影響下立大志,激勵孩子們開創人生偉業,終將成就一番事業。著名的作家茨威格曾經說過:讀偉人傳記吧,與勇敢的心靈作伴。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吧!也許我們不是大學生、不是研究生、不是高材生,但我們完全可以成為讀書人,腹有詩書氣自華嗎!一個人一生與書為伴,無論他是幹什麼的,都會有一股子可貴的氣息,那就是文化。現在社會上流行這樣一句話,有學歷的人未必有文化,但是有文化的人不差有學歷的人。讀書吧,讀書可以立國、建家、強自己。

下面是我們摘取的讀書目錄

名人傳記目錄,在整個小學階段,可以讀三十到五十本名人傳記,以下是書本目錄:1:《周恩來傳》中國2:《居里夫人傳》(法)艾夫。居里3:《朱德的一生》(中國)4:《福蘭克林自傳》(美國)5:《毛澤東傳》(中國)6:《名人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是《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的合稱。7:《楊振寧傳》(中國)、8:《甘地自傳》(印度)、9:《我的父親鄧小平》(中國)、10:《丘吉爾傳》(英國)、11:《蘇東坡傳》(中國)、12:《羅斯福傳》(美國)、13:《宋慶齡傳》(中國)、14:《牛頓傳》(英國)、15:《達爾文傳》(英國)、16:《愛迪生傳》(美國)、17:《愛因斯坦傳》(德國猶太人,早期加入瑞士、後又加入了美國)、18:《斯蒂芬。霍金的科學生涯》(英國)、19:《華羅庚傳》(中國)、20:《岳飛傳》(中國)、21:《經營之神王永慶》(中國)、22:《永遠的喬丹》(美國)、23:《比爾蓋茨轉》(美國)、24:《松下傳》(日本)、25:《曼德拉的一生》(南非)、26:《貝多芬傳》(德國)、27:《肖邦傳》(波蘭)、28:《梵高傳》(荷蘭)、29:《名人的青少年時代》(中國)、30:《鄧肯自傳》(美國)、31:《海倫。凱勒》(美國)、32:《林肯傳》(美國)、33:《拿破崙傳》(法國)、34:《羅曼。羅蘭傳》(法國)、35:《貝多芬》(

7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那些年,那些事,那些情,那些景,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