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時間過的很快,過了今天,2021年就過去了1/6。

新年的喧囂掩蓋了過往的不快,人們不自覺就成了習慣的隨從。

習慣是有毒的,習以為常的事情,司空見慣的行為,約定俗成的規矩,總是不動聲色地約束著我們的行為。

創新是有益的,商業模式的顛覆,應接不暇的新生事物,突破堅守的價值,無形中稀釋了傳統,也催生了浮躁與泡沫。

創新一再加速,夾生飯與環境的瞬息萬變,成為我們學習了那麼多道理,懂得那麼多理論,聽聞那麼多經驗,卻沒有快速贏得夢想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理論與實踐之間,隔著一個人的轉化能力;所謂成功的經驗,有它當時發生的機緣巧合;至於道理,知道不如做到。

規矩離不開遵守的自覺,行為離不開喚醒的直覺;偉大來自無中生有,想了不起還要延遲滿足。

如果一個人只挑自己想聽的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虛心請教死不悔改,結果當然就是沒有結果。

大千世界,懷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無成的天才也十分普遍,學而無用的人分佈在角角落落,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會工作了。

願意為夢想付諸行動,才能使一個人真正擁有價值。

做真實的自己,要量力而行;用平常心做事,也不拒絕嘗試新的事物。

這個行動的過程中間,藏著不是宿命論的警示:天道酬勤、天機不可洩露、天命不可違,它們都是人類共識的智慧,藏著發人深省的力量。

一、天道酬勤

一勤天下無難事。

“勤”所包含的意義,絕不只是說眼勤嘴勤腿勤手勤腦勤,它是一個人不同感官在不同場合的應用。

紀錄片《走進比爾:解碼比爾蓋茨》提到了比爾·蓋茨的一天:從早到晚,時間安排的滿滿當當。

中午留半小時午餐,和巴菲特打電話……

懂得掌控時間、合理分配時間,保持與他最重要的資源關係密切的聯絡,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說:要“勤”到地方,更要“勤”對方向。

二、天機不可洩露

莊子說:“常寬容與物,不削於人,可謂至極。”

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都是另一種與世界講和的表現方式。

你與萬物和解你就贏了,一直對抗世界就會一直輸。

和解就是看什麼都順眼,就是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與自己和解了,做任何事情就能做到表裡如一。

也就可以在相互信任,互相尊重的基礎上,與所有人建立最理想的合作關係。

商業的本質,無非四個極致:產品和服務好到極致;成本低到極致;效率高到極致;傳播速度快到極致。

企業把質量放在第一位,用最好的品質,做好每一件事是商業的根本。

這個根本是商業極致的基礎,在這個前提下,不去錯過任何機會才有意義。

機會是陽光,每一天都會來,但不是每一天都是好天氣。

所以,我們還要有耐心。

三、天命不可違

生命從熟悉中來,向陌生走去。

醜小鴨變成白天鵝,必定是蛋的緣故,不關鴨子什麼事兒。

老大從來都是天生的,這個基因不可能改變。

你所從事的事業,如果沒有老大的基因,也就不可能成為老大!

雨果說:所有的人都被分為奴隸和自由人,過去是這樣,現在仍是這樣。一個人如果一生的三分之二的時間不是為了自己而活的話,他就是個奴隸,不管他是政治家、商人還是學者。

一個人重感情、講義氣、愛面子,是個人魅力引領事業的起點;管理者如果一直表現個人魅力,就相當於承認了自己有性格缺陷,能力有限。

一個有性格缺陷的人,竭盡全力出現在應該出現的地方,無非就是想靠近話語權,參與分配權。

想靠近與參與到權力核心,你得做到鞍前馬後,常伴左右。

一個沒有負能量的人,才是值得交往的人。

做一個沒有負能量的人,要懂得將心比心。

上杆子不是買賣,“拉郎配”的生意實在太累了,生意只需要告訴好事情與聽者有什麼關係就夠了,否則記得用沉默代替。

如果從前你不是這樣做的,沒關係。

一切過往不復存在,能夠改變的只有自己。

一個人的改變,要從邏輯到節奏,自覺到直覺,不能留於表面。

改變,一定、也必須要讓自己有疼痛感!

沒有痛楚的改變,充其量是騙騙自己,但是結果可不會陪騙子做遊戲。

結語

這個世界上,有知識的地方,就有職業,就有專業,就有行業,就有產業,就有事業。

企業發展尋求的不僅僅是資本,更需要擁有相同理念和價值觀的合夥人,找到他們,可以讓人生事半功倍。

今天的我們還要懂得,以自己的確定性對抗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方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你要堅信不疑,成功只是個時間問題。

成功是一個人的歸宿,是一個人摒棄自大的產物。

他代表了一個人的終極問題,叫做人生的使命:一個人應該經由他的努力,讓世界更美好。

藉由努力得來的一切,要換一個方式還給世界,奉獻給需要的人和事,那就是公益與慈善。

斯蒂夫·康拉德在《當幸福來敲門》中寫到:你要盡全力保護你的夢想。那些嘲笑你夢想的人,他們必定會失敗,他們想把你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我堅信,只要我心中有夢想,我就會與眾不同。

你也是。

生命很短,開心最重要。

想開心,記得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只有從內心深處發出的熱愛,才能成就我們的明天。

因為視力的原因,老帽雜談要暫停一段時間了。

當我們笑著說再見,也深知再見遙遙無期。

責任編輯丨羅英凡

3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如果沒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