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混沌數字”

清晰與混沌很多時候就如同精明與糊塗或者說潔淨與骯髒一樣,往往是相互伴生糾纏在一起的,以至於有意無意混淆和模糊了“數字”、“界線”或者“是非對錯善惡美醜……”。

比如,俗語有云,“蝨多不癢,債多不愁。”

“混亂的羊群”

顯然,這句話表達的不是機率或或然率的意思,而是一種無奈而頹唐的情緒;然而這種情緒的認知基礎是錯誤的,矛盾的,也是消極的,有害的。

當然,這也在某種層次上透露出不同的人說這種話的認知邏輯有悖於實事概念,凸顯了一些令人困惑的混沌狀態。

“混亂擁擠”

一個蝨子爬在身上,已如芒刺在背,假如有幾十個甚至更多的蝨子在身上,怎麼能反倒不癢了呢?(哦,不好意思啊,這個比方不適合當代人,——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那“蝨子”為何物?我這裡不過是一個比方而已;我只是想從舊社會當中的某些側面舉例。)

進一步說,比如“債務”之類的問題好像也形同此理吧?假如您欠了別人100元錢,而通常根據您的收益狀況,要還上這筆債務,應該說不算什麼困難的事兒(當然,這裡也有您願不願意信守誠信,及時歸還債務的問題)。假如您只欠別人1元錢,或者100萬元呢?情形又當如何理解呢?無疑,這肯定與您的收益和其它財務狀況密切相關,自然也與您的誠信度有關。

“混亂數字”

從另一個側面看,一個乞丐或窮人還上1元錢或許不是什麼問題,而要償還100萬元鉅款,則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而恰恰有很多身為財富巨頭者,卻往往債務纏身。這恐怕就應了剛才那句“債多不愁”的俗話了吧?毋庸諱言,在當今社會的很多經濟活動中,這類“人物”們委實不在少數(當然,其中那些失去徵信者,淪為老賴,不在此列);換句話說,他們是否都是“資本運作的高手”呢?他們對此的心理狀態不知我們外圍(吃瓜的)群眾該如何解讀呢?

“抽象意念”

這從另外一個層面,可以看出混沌的奧秘。比如,隨意列一個數字:49吧。假如A:如果它是您唯一一張銀行卡里的餘額,您當然會汗顏的,覺得它少得可憐,下個月的房貸或車貸或別的什麼債務該如何償還哦?假如B:如果它是一個商超每天的客流量,那麼,這個商超真可謂生意冷落,恐怕距倒閉不遠了。假如C:如果它是某人負傷的數字,恐怕那個倒黴蛋離殘廢或喪命恐怕也就一牆之隔了。假如D:又如果它是您在某單位纏在身邊的令您喜歡或厭惡的人數呢?E:……。

其餘諸如“情感”之類的問題,也往往形同此理。

經常清洗

而我們常常會身不由己地陷入這種有時候難以名狀的混沌狀態的尷尬之中,無所適從、無法逃離、甚至一籌莫展,猶如巨釜溫水之中的活物,不曉得什麼時候在悄悄升溫中喪命;而決定命運的是否有人釜底抽薪或者添柴加油了呢?

所以,儘管所謂混沌狀態很容易模糊人們的直覺、知覺和判斷,然而最好還是儘可能避免稀裡糊塗地就陷入這種或類似的困境。因此,我們在更多的情況下,最好還是要保持清醒冷靜而不是意氣用事,甚至喪失基本的判斷。也就是說,理智(或精明)當居於主導地位,而不是感性夾雜其中,困頓甚至暈眩,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和出路。

“鏡子中的誰”?

所以,但願我們沒有成為“缸中之腦”,或者成了“釜中之蛙”,淪為稀裡糊塗的暈蛋兒,不知道自己是誰,是什麼?甚至被某些無形的力量操控、出售或宰割。

不妨總結一下,這裡所謂的“混沌”的意思,不過是想是說明如果我們處於混沌世界的生活之中,最好是儘可能地拎清楚許多問題,不要稀裡糊塗,甚至放浪形骸,應儘可能保持一定的清醒狀態,尤其是遭遇棘手和麻煩的時候。

“鏡子里人是誰?”

補充一句,那些如鄭燮先生所崇尚的“難得糊塗”屬聰明者所為,不在此所指的範圍。

“抽象的建築”

4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致生命中最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