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人討厭

這是一本關於自我認知的入門級書籍。作者將人生的煩惱的根源歸結於人際關係,包括工作關係、與朋友的關係、愛的關係(親密關係及親屬關係)。因此,想要獲得平和、自由的生活狀態,就是要處理好以上三方面的關係。

工作關係的門檻是最低的,同事為了同一個業務目標而聚在一起,即便不喜歡某人,也可以一起合作。在很多情況下,下班後同事將回歸到路人甲的關係。

朋友關係的核心不在於數量,而在於感情的深度和心靈的距離。

親密關係和親屬關係中,毫無拘束、即既不自卑,也不會刻意炫耀優越感的平和狀態是一種健康的關係。

任何關係的相互作用的,既然是相互的,那麼筆者將以上三種關係的本質歸納為:一是,如何處理外界對自己的控制(包括如何看待環境中的人事物對自我的影響、評價和干涉等);二是,如何處理自我對外界的控制(包括自我如何影響、控制周遭的人事物)。

對於如何處理外界對自己的控制的問題,作者指出,要學會“課題分離”,即要區分,哪些是自己的課題,哪些是別人的課題。分離感就是自己做認為正確的事情,過認為正確的生活,別人怎麼評價是別人的課題,與我無關。進一步講,就是不要尋求他人的認可和肯定,沒有必要活在別人的期待裡,要有被人討厭和嫌惡的勇氣,自由就是被人討厭。而如何才能獲得這種勇氣呢,就是要自我接納,要有共同體感,要有貢獻感。

關於自我對外界的控制,作者認為,還是講究分離感,自己控制能控制的事情,對於不可控的事情,則不是自己的課題。每個人都不是這個世界的中心,人不能要求他人和外界在任何時候都為自己服務,滿足自己的期待,畢竟“別人並不是為了滿足我的期待而活著的”。

這本書評分蠻高的,大家都說好,下面講講我個人的觀點:

以上作者的推理和論點,都沒毛病。道理是人人都懂,但本書只是強調了被人討厭的勇氣的重要性,具體怎樣才能獲得這種勇氣呢?作者沒說,或者給的方法過於縹緲,操作性不強。

具體來說,人人都知道過分在意他人評價確實不好,人人都想有勇氣被討厭,沒人不想接納自己,可你每天對自己說100遍“不要被外界控制,不在意別人的評價,要有被討厭的勇氣,要自我接納,也不要嘗試控制別人”有用嗎?——只不過是自我催眠罷了。而且作者講所謂的共同體感和貢獻感,是要將自己想象成集體、國家、非生物甚至是整個宇宙的一部分,強調為他人做貢獻,聽上去蠻有道理,但也顯得空、虛無。除非你具有極大的格局,實際操作起來,你們懂的。

低自尊是一種自我評分過低的狀態,是一種我不好、我不行、我沒價值、我不配擁有好的感情、我不會成功、我的存在是錯誤的自我否定、低價值心理模式。

低自尊是導致無法自我接納,缺乏被討厭的勇氣以及過分在意他人評價的最根本原因。

為什麼這麼說呢?如同本書所述,人性生來就是要追求一種自我優越性。沒有人會喜歡被否定,特別是被自己否定。因此人一旦無法從自身獲得價值感,人性就會本能地從其他地方尋求價值補償——最方便的途徑就是從別人嘴裡聽到正面肯定。比如,一旦被人讚美肯定,就興奮地一夜睡不著覺,或者給自己戴上討好人的面具。相反,一旦別人給予負面評價,就會導致這個人無法從外界獲得價值補償,自身價值感又生產不足,於是陷入自我價值危機甚至崩塌。

簡言之,低自尊導致的低價值感會迫使自我本能地透過尋求他人認可的方式從外界獲得價值感補償,這意味著在此情況下,人不可能獲得被人討厭的勇氣,也就喪失了自由。

很難在較短篇幅中將低自尊問題說清楚,對此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嘗試著再去尋找這一類的書籍閱讀。畢竟,自我認知是一條漫長且孤獨的旅程,別人再怎麼說,都無法替代自己的探索和實踐。

4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勸世文(適合現代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