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靜有三重:心靜、意靜、神靜,上篇講過心靜,本篇主要講意靜。

靜之第二重——意靜,也是進階之境。任何修行,難的不是外在,而是內在。遠離萬丈紅塵易,遠離內心慾念難。外在的精神屏障建立得再好,也經不起內在的慾念衝擊。由外及內的精神修煉是境界提升的必由之路。意靜之境難在何處?難在自身。

慾念不可滅。慾念因生命而生,生命不滅,慾念不滅。“滅人慾,存天理”不過是腐儒之言,臆想之語。慾念雖不可滅,但可感知,可體會,可隔離,可掌控。

慾念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可以侵蝕我們的內心,控制我們的行為。很多時候,我們總認為是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實際卻是慾念在控制我們的行為。一些事情明明我們不想做,最後卻做了,做過之後,自己往往也莫名其妙。還有一些事情明明不能做,卻控制不住還是做了,做過之後,又不斷自責和悔恨,下一次又繼續做,又繼續自責和悔恨。不要高估自己的意志,很多時候人的意志是薄弱的,控制不了自己的慾念,自己的行為。

人的慾念一旦萌動,會不斷放大,充斥你的內心,進而推動你去完成這個慾念,人在這個過程往往是無感的,只剩下“慾念——滿足”,此時人對自己的掌控是無力的,完全是由慾念來推動,像一個被操縱的傀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你的精神和慾念並沒有分離,當慾念萌動時,你的精神仍在沉睡,絲毫感知不到。

如何才算意靜?精神與慾念分離,達到無缺之境,才稱得上真正的意靜。

一切從精神的喚醒開始,精神不喚醒,永遠不知道生命是慾念的奴隸。精神的喚醒需要感知生命的痛苦,慾念的痛苦。痛苦感知多了,精神慢慢變得敏感起來,直到從沉睡中喚醒過來,猶如孵化的蛋殼。此時精神像有生命般,能夠感知到慾念,隨著感知能力的提升,甚至能夠體會到慾念的萌生、脹大、宣洩和寂滅的過程。精神的喚醒也是生命覺醒和開悟的標誌。隨著精神的喚醒和感知體會的互動,精神會不斷強化,漸漸的精神將與慾念分離開來,這是能達到意靜的關鍵一步。

精神與慾念分離,對慾念感知體會更加敏銳真切,在這個過程中,精神會進一步成長,最後會在慾念之內形成一個防護層,這個防護層用來防止慾念對心靈的直接衝擊,精神所形成的防護層是一種動態的,鬆散的防護,需要透過精神內守強化這種精神防護。

慾念猶如洪流,精神防護猶如閘門,精神內守則是構建內心的閘門,透過內守,阻擋慾念的衝擊,讓心中的慾念平靜下來,不再侵蝕你的內心,控制你的行為,進而獲得精神的安寧和心靈的自由。

精神內守構建的慾念閘門,如果不夠厚重,不夠完整將耐受不了慾念的衝擊。精神有缺,缺則易潰。缺者欲也。生欲,情慾,物慾,念欲。一處有缺,處處有缺。精神一旦不圓滿,很容易全線潰敗。如何做到精神圓滿,達到無缺之境?精神圓滿不是一日之功,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首先是精神的喚醒。人人都討厭痛苦,但要明白一點:使你痛苦者,必使你強大。內心的痛苦是生命的能量,透過感知,體會這份痛苦,使精神得以喚醒。內心的痛苦透過時間來遺忘,實際是將這團生命能量白白消耗而無所裨益。如何利用好生命中遭受的痛苦,使其成為精神喚醒的能量,靈性提升的源泉非常關鍵, 精神的喚醒是慾念痛苦發生後對生命的回顧和審視。

其次是精神的分離

精神喚醒之後,就有了感知慾念的能力,甚至體會慾念生滅的能力,透過對慾念的感知體會,精神會得以強化,這種感知體會可以是慾念發生之時,也可以是之前。

精神喚醒猶如一個嬰兒,力量還很弱,此時慾念依然可以為所欲為,但是多了精神參與便大為不同。當慾念造成生命痛苦時,精神會自動蔓延到這份痛苦當中,減輕這份痛苦。隨著精神的強大,精神慢慢和慾念會發生分離。

然後是精神的防護

當精神與慾念發生分離後,一旦內心感受到了痛苦,精神防護就會自動觸發,阻擋慾念的痛苦對內心的侵噬。不僅如此,透過精神內守,將精神凝聚起來,形成精神防護屏障,更能有效地阻擋慾念對內心的衝擊,進而隔離痛苦。

最後是精神的圓滿。

精神一旦圓滿,進入無缺之境,則精神成環,首尾相接,圓融自如,生生不息,任憑慾念澎湃,依然屹立傲然,精神無缺,內心才能獲得安寧。

心靜之境要達到圓滿,單靠精神修煉遠遠不夠,更多的是認知和覺悟。透過生命的認知以及各種慾念的覺悟,慢慢地將精神圓滿渾厚起來,有個漸進的過程。

對於大多數人,能夠達到意靜的前三個小境界已然非常難得,精神圓滿之境不可苛求。

生命本無常,人生不是為了修煉而修煉,而是為了不受慾念驅使,不受痛苦纏繞。為了明悟自我,明悟本心而修煉,修煉不在一時,重要的是不斷精進,心態也好,認知也好,境界也好。

作者作品簡介:作者年少輕狂,心比天高,奈何造化弄人,命運不順。於卑微中感知生命的痛苦,於痛苦中感知精神的蛻變。痛到極致,方得重生。人生的幻滅,生活的困頓,生命的迷茫一一走來,終於破開迷霧,窺見大道。聖人云:四十不惑,有幸做到。

5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春天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