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2006年的深冬。每晚下班在十字路口等綠燈的時候,路口那間“小巴黎”音像店裡都在無休無止地播放著孫悅演唱的《哭泣的百合花》,纏綿的歌詞在那樣憂傷的旋律裡面一絲絲抽碾出來,被攫住的心神就常常恍惚在車流滾滾的紅塵中,不知今夕何夕。
我愛著百合,每年初夏我都養著她們,任憑這些美麗的天使將馥郁芬芳的香氣渲染著我的家;在這種彼此都懂的暗香裡,歲月不由美輪美奐起來了。
今年也不例外,初夏的傍晚,我帶了兩支百合回家,把她們養在墨藍色的寬口瓶子裡,放在陽光盎然的陽臺上,碧綠的葉子,襯托含苞欲放的乳色花蕾,使得那一方小小角落驀地充滿了勃勃生機。
已經懂得愛美的女兒時不時地與她們交流,我知道女兒已在悄悄地長大。我和女兒都讀過《讀者》裡的一篇美文《萬物隨愛生長》,故事講述的是在國外一個小鎮的學校裡,慈愛的校長帶領天真的學生們做了一個實驗,即:將兩盆長勢相當的花草分別置於完全不同的環境,其中一盆放在琴室,讓它每天沐浴在孩子們的歡歌笑語中;而另外一盆置於陰暗的角落,不予關注。半月之後,令人吃驚的事情發生了,兩盆花草呈現完全不同的樣子:一盆蔥蘢茂盛,一盆卻晦暗萎靡。後來把它們都置於琴室,那盆無精打采的花草居然逐漸容光煥發,也變得欣欣向榮。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不只是人類需要關愛,其它生物也同樣需要。
當我與女兒交流這篇美文的時候,她尚稚嫩的眼神裡,分明流露出驚喜;當時我並確定她是否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但當我看到她與那叢白百合竊竊私語的時候,我確定,百合一定會綻放得美滋滋、香噴噴的。愛,是責任,更是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