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聽到的一個採訪,主人公說 :"我已經二十多歲了,再去談理想其實是有點可笑的,但是理想吧,也不能說沒有..."
最不可笑的理想應該屬特別小時候的理想了吧,天馬行空
"我要當世界首富","我要當太空人","我要當教師"
還有三毛的"做一個拾荒者"
但是那時候的理想卻是最可笑的,但是卻沒有人會真的去嘲笑,為甚麼不去嘲笑呢?
恰恰是因為著實可笑。因為那時候的理想可能僅僅只是一個念頭而已,或者只是恰好聽過這麼一樣事物。
嬰幼兒最容易讓人產生好感不論做什麼都不會有人嘲笑,是因為對別人沒有威脅,當然了代價就是這時候的他們也是最弱小無助的。
說到這 :其實那個被採訪者口中的"可笑"就可以歸結為:害怕被嘲笑。
害怕被別人嘲笑,同時也害怕被自己嘲笑
成長多多少少總是伴著挫折的,這會讓我們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是好的,但我們容易連自己的內心都約束住,失敗了就對於下次心裡滿是絕望。
讓挫折像栓小象的小木杆一樣,慢慢框主了我們的心靈。甚至在別的已長大的象想要去往外邁一步,我們都會下意識的提醒它,或者嘲笑,哪怕已經有象把小木杆直接拖走了,但是我們還會自己安慰自己:他們是少數人,你看把木杆拖走的象總共才有多少隻。
其實每個人不說拖走木杆,但是再讓自己眼界更開一點,站的更高一點都是可以的,只要你還存在。
雖然現實的確是每個人都可以讓自己變的更好,每個人都也確實都有讓自己變的更好的潛能,這並不是要讓大家都一定要去努力進步,鼓吹焦慮,畢竟任何一種生活方式只要自己心安都是美好的。
我要說的只是不要因為害怕被自己嘲笑,被別人嘲笑而讓生活喪失期望,不敢期望,要永遠敢於對以後 留有期待。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