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面對紅塵滾滾、物慾橫流、雜務纏身、諸事不暢,緊張煩惱的現代人渴望自己的心靈能寧靜下來。因為,寧靜可以盪滌掉生活中的紛繁、雜亂、喧囂、浮躁;可以過濾出人性中的淺薄、粗俗、卑微、醜陋;可以避免決斷時可能出現的輕率、魯莽、偏頗、荒謬。

生活中的各類負面東西,被佛家稱為“無明”。如何斷除這“無明”呢?按佛祖的說法,是要保持清淨心,破除妄執,也就是拋棄偏見和妄想。

有一禪師的偈頌雲:“南臺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亡。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緣無事可思量。”這裡的“無事可思量”,並非真的“無事”,只是不把是非好壞、成敗得失、高低貴賤的計較放在心上,以求得心靈的寧靜而已。

寧靜是一種氣質,一種修養,一種化境,一種充滿著內涵的良性心緒。通常,安之若素、沉默從容,往往要比氣急敗壞、聲嘶力竭更顯得深沉和理智。

寧靜的這些至善境界和特殊功效在佛、道二家看來是基本一致的。如道家葛洪就把這種境界描述為“無為自化。清淨自在”。這是一種依託黃老之術作為哲學基礎,透過一定的思想修煉而達到的恬淡虛無的心境和自然無為的處事方式。

當然,有時生活也需要鮮花掌聲、歌舞鬧騰。但在有些熱鬧場景中,卻往往夾雜著阿諛、虛假、偽善、覬覦等成分。而且熱鬧之後的結局,必然是無奈的冷清和失落,會使人倍覺孤獨難奈而自嘆人生的索然無味。

非但酒宴如此,人生的榮華富貴、貪逸思欲、功名利祿等也大抵如此,極難恆常不變。因此,要是我們能預知這種歡樂後的寂寥而及早回首,盡去虛浮逸樂之心,就能安閒寧舒地度過人生。

由是可知,心靈需要寧靜,唯有心靈的寧靜,才能做到得意時不昏眩,失意時不沉淪,才能不為人生可能的得失、進退、沉浮、榮枯而耿耿於懷,不因缺少鮮花掌聲、燈紅酒綠而鬱鬱寡歡。

相反,寧靜是一種福份,為人處事、工作生活,只要你保持一種淡泊清淨的心境,守住這片溫馨的寧靜。那麼,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純淨,平凡的事業也會顯得更加興盛!

8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你要帶著微笑,走好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