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很多人都說生活需要儀式感,但儀式感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我們卻很難說清。有人認為儀式感是情人節的一捧玫瑰,也有人認為它是週末的一頓brunch。但有時儀式感不需要複雜的情景或是時間限定,某天某刻隨手獲得的儀式感,反而可以讓你感到生活的美好。

@小可Loco

有時候儀式感就是一個動作,而這些動作是為了提醒我們生活裡那些重要的事。儀式感,其實就是幸福感,從儀式中獲得小小的幸福瞬間就是生活中最美妙的事。

逛超市

就像古龍先生說的:“一個人如果走投無路,心一窄想尋短見,就放他去菜市場。”超市、菜市場這種地方的人間煙火氣是通勤人士在都市生活中,尋找慰藉最快捷的方式。超市有種神奇的魔力,可以把人拉回最日常的狀態,這種觸手可得的即時滿足感是在異地的年輕人最珍惜的溫暖。

@kennyzhang29

看著琳琅滿目的貨架和形形色色的陌生人,忽然感覺到在這裡生活才真的稍微慢下來了一點。畢竟只為明天早餐煩惱也是種不可多得的快樂

電影《超市夜未眠》

每次看著陌生人的購物車就有種窺探的快感,彷彿從購物車中你就能看到他生活的一角。那些加班熬夜帶來的負累,似乎都透過年輕人購物車裡裝著的幾樣水果而得到了救贖。超市就是這樣,一圈逛下來,就算並沒有買下多少東西,心也能裝得滿滿當當的。

@Gin

騎單車

關於騎腳踏車最多的記憶都集中在初高中時期,每天騎車上下學的路程是記憶中最快樂自由的時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腳踏車在我們心中的屬性,好像只剩下了“交通工具”這個有些冰冷的詞彙。

《藍色大門》

繁忙的都市人一直在極力縮短通勤路上浪費的時間,卻忽略了這每天看似枯燥的過程也可能收穫的簡單快樂。

騎行可以給你全新的觀察視角,讓你更加抽離地看待城市中可能熟悉的事物。眼睛看到的東西有限時,就會放大你的其他感官。在九月中旬的上海騎行時,就可以聞到隱隱的桂花香;在十月的北京,你可以細細聆聽車輪壓過落葉的咔吱咔吱聲。置身事外,而又有所聯結,可能是騎行帶給我們關於城市最好的感覺。

@Namiko / @Gin 騎行時的隨手拍

騎車可以給人前所未有的舒暢感,可以避開擁擠的車道和人群,如果能遇到一個下坡是騎車最幸福的事,解放雙腳一路衝進風裡,就算走錯路也不會去計較那幾分幾秒。

@Namiko

騎行的時候心情是放鬆的,身體是自由的,想去哪就去哪。騎腳踏車屬於程式性記憶,意思就是隻要你會騎,無論多久沒有騎都還是記得這項技能。這個週末不妨踩個單車出門,就算沒有自己的腳踏車,騎個小黃,騎行的快樂也是一樣的。

日劇《凪的新生活》

買一枝花

@小可Loco

鮮花不再只是節日的必備品,日常生活中,鮮花是可以貫通五感、觸手可及的幸福。買一枝花和一束花的幸福感是相同的,那麼幸福也可以不再拘泥於期待別人帶來的延遲滿足,自己給自己即時的快樂也是有價值的快樂。

@Gin

在上海的Namiko被稱為編輯部的Lifestyle Queen,不僅能寫各種生活好物測評,還經常買鮮花裝點辦公室。買花容易,但鮮花更需要養護,愛花的人總是對生活有著一份熱情,而這份熱情是可以感染旁人的。

@Namiko

從Namiko那裡知道了,原來花店買來的玫瑰是要吹開的,原來針墊可以存活一星期以上······這些看似無用的知識總會讓人有種莫名的滿足感,正是細枝末節處才能看到生活儀式感帶來的美好。植物的力量真的很神奇,心情煩躁時可能只是餘光一瞥,情緒就舒緩了不少。

@Namiko / @小可Loco

總覺得世界上沒有人會不喜歡花,愛花的人自然懂不同種類的花搭配起來的美感,不愛花的人也能欣賞鮮花帶來的幽香和停留片刻的愉悅。當花瓣離開花朵,依然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延續美好。

@Namiko 無意中落在蠟燭中的花瓣

出門散步

北方人喜歡管散步叫遛彎兒,總覺得這個詞可以很生動地表達出這個動作的畫面感。小時候遛彎時總會特意走去公園,可能只是為了路上那一根冰棒,就會覺得遛彎兒是一天中最美好的事。

@

長大後才發現散步的美妙依然可以是欺騙自己不會胖的那根雪糕,但也可以是遛彎兒路上發現的一些有趣的景緻。心情完全放鬆後看到的景象裡,藏著生活給我們的小驚喜,比如夏日天還大亮就出現的月亮。散步讓我們想起那些千篇一律的日常中,掩蓋著的煙火氣。

@Namiko / @小可Loco

隨手拍下的浪漫比刻意為之的更讓人心動而輕鬆,散步讓我們找到了一份最容易獲得的、好像在那一刻生活迴歸到了本該有的節奏。

@小可Loco

好好吃一頓飯

@Cherry

獨居似乎讓人放棄了對於吃飯的要求,點過無數次的外賣竟然也不如加班到深夜慰勞自己的那一碗泡麵更香。好好吃一頓飯對於朝九晚五的人來說,好像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看過網上再多一人食的教程,也沒法真的做到好好吃一頓飯。

@Cherry

一個人吃飯時看個電影已經成為了習慣,看到電影中的人吃飯總是會把碗端起來,讓人有些恍惚都不記得上次把碗端起來吃飯是什麼時候了。為了吃到最後一粒米而發生的動作,原來會讓人感到如此的滿足。不是因為那一餐到底有多豐盛,而是因為那個動作而獲得的即時快樂。

《海邊日記》/《小森林》

每個人身邊一定會有一個對廚房愛得深沉且樂於分享的朋友,熱衷烘焙的朋友曾說過:“甜點的樂趣不在於做完品嚐它的美味,而在於享受烘烤過程中從烤箱中隱隱散發的香氣。”

@Cherry

對於他們來說,做飯享受食材交融的這個過程,就是為生活築起的一道防線,做飯是放空自己的另一種方式。

@Cherry

無論是愛做飯的人還是愛吃飯的人,只要一回到家,好好吃一頓飯又成為了最簡單的事情。家人做的任何飯菜可能不夠美味,但一家人吃飯的感覺是再美味的一人食都無法比擬的存在。

生活在大城市總會讓人捨棄一些對生活的要求,可能為了房租而捨棄每天通勤的時間,也可能為了省下幾百幾千而放棄過節回家的車票,但我們生活中一定有一些儀式感是專屬於自己精神世界的避難所。

13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不願的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