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一些穿過歲月的風塵留存到今天的樸素而真摯的文字,竟然會剎那芳華生出溫情的感動。倘若駐足雕琢,你會恍然覺得,它不是一種簡單的平直的字詞,而滿含著生活的原味。

文字與我們的生活不是肆意的更替與記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卻無時無刻沒有人的“有味”的參與在裡面。文字下有揮扇子的,喝冰水的,戴秋葉的,入佛寺的,尋被單的,如露宿的……無論時間怎麼推移,唯有其了人,這時間才有了意義。這是屬於人的時間,不論是炎熱,還是寒冷,歲月之所以那麼有情致,有情趣,有感應,就在於人賦予了它本來沒有的內含和蘊味。而人,也就透過這種應對歲月變換的行為擁有了平凡中的歷史和尊嚴。所有的文字不是一個人的獨白,而是滿樹繁花,心之所往!

文字精短的表達中處處體現著對生活和生命的熱愛。所有的文字,都歲月不甘於寂滅命運的“熵-者”!“甜如蜜”是一種面對酷熱時難得的享受;“一齊出”,春日耕作的熱情、繁盛甚至希望都蘊含於其中,中間看不到一點逃避和畏懼。最讓人感受深切的,是“思量蓋夾被”一句:說是“思量”,那就有蓋與不蓋兩種選擇,你覺得冷了就蓋,你覺得不冷就可以不蓋,直接表達出一種情味;是“頭戴秋葉舞”一句:採來秋葉,編成帽子,戴在頭上,還要舞上一回,沒有悲傷,沒有憂愁,有的是一種樸實的欣悅,不用音樂的伴奏,就那麼單純而隨意地一舞,就是一種樂觀的表達,不分階層,不分年齡,各自有各自的歡樂處;還有那一句“乘涼入佛寺”,為了乘涼到佛寺去,為什麼非要到佛寺去呢?環境優異的情況下,處處是濃蔭匝地,樹林蓊鬱啊?一想,佛寺不光古木森森,還有那種外界難以體驗到的幽寂啊,去了不一定拜佛,卻可以聽聽梵唄和鐘聲,看看香菸繚繞,看看僧人做課,整日為生計而忙碌的心也就安靜了,人總是需要精神慰藉的。這也是文字留給歲月的厚重和回饋。

文字不著痕跡地表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階著鳴促織”,俗話說:“蟋蟀鳴,懶婦驚。”蟋蟀一叫,便知秋日已到,冬天將近。“貓犬尋陰地”一句,則更為形象生動,連貓與犬都感到酷熱而尋找陰涼之處了。你看這樣的句子,分明背後就有一雙深摯的眼睛用心地觀看著,它愛自然,也愛眾生,眾生平等,滿溢著親和與慕戀。於是,“籬頭吹箴慄”也就可以理解了:籬笆那兒,寒風吹來,宛如清冷淒寒的箴慄之聲。由風聲想到樂聲,這就是潛藏在民間的泛著醇厚的酒香的文化。

所有的文字中,都包含著一種節奏和怡情,在歲月的旅途中,有些事情,你按部就班地去做就好了;有些趣味,你懷揣喜悅去品就好了;有些工作,你從容自然地去幹就好了。人在時光的界河裡,帶著點閒適,帶著點悠然,哪怕事務再多,心靈卻是淡定的。面對無情的時間,你自可以過得有味一些。“相逢不出手”,既然能夠有幸走這麼一遭,天冷得不能出手作揖,也可以在涼冽中傳遞一枚溫情的微笑,寒暄幾句,然後各走各路,各回各家,總有一天會等來“太陽開門戶”。這就是文字發給我們的生活郵件。

文字記載著我們的悠悠歲月,印刻著我們的過往。在“城裡不知季節變換”的日子裡,每每回望,它還搖動在飄舞的六角形的雪花上,散發著天空的清曠,土地的芳香。夜空的皎潔嫵媚。妖嬈的歲月就是這樣,年少時,怨恨自己年少,年邁時,怨恨自己年邁,渴望年老只一種相對冷靜的疏離狀態和評判狀態,思考著人生的怪異,然後一邊慰撫年幼者,一邊慰撫年老者。我想,歲月的魅力,就在於這雙向疏離和雙向慰撫吧。因雙向疏離,他們變得灑脫和沉靜;因雙向慰撫,他們變得親切和溫情。

但是,也正因為此,他們有時又會感到煩心和惆悵,他們還餘留著告別天真歲月的傷感,又遲早會產生暮歲將至的預感。他們置身於人生渦旋的中心點,環視四周,拍拍塵埃繼續明天的路途。

7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隨順姻緣?還是隨業流轉?我願意跳出輪迴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