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1、習慣關在自我世界中,與世隔絕

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喜歡把自己關在自己的世界裡,對外界的聲音產生基本的牴觸情緒,也常會被不瞭解的人誤以為高冷、不好接近。

2、缺少親密感,寧願自己麻煩,也不麻煩別人

即便身處親密關係中,仍然不會完全把對方當作“自己人”看待,更不相信對方心中自己的位置。

所以,她們很少麻煩別人,只要自己能咬牙扛下來,哪怕對方主動支援都會被拒絕。

3、嚴重被他人影響情緒

會因為對方有口無心的一句話,就自己輾轉反側地琢磨上好半天。

即便你也知道對方沒有惡意,並非故意,但還是控制不了自己捕獲那句話中的負面情緒,彷彿在強制性的自我折磨。

4、不懂知足,回憶起往事,多有懊悔

很少有令自己心服口服的過往,回想起過去的任何事,即便做得已經很好了,但總能給自己找出遺憾。

這就導致,她們總是不懂知足,特別是對於自身價值方面。時常以“如果我再努力一點結果就能更好了”之類的假設來進行自我折磨。

5、缺乏同齡人的朝氣蓬勃,常被人詬病“太壓抑、太黑暗”

缺乏安全感的人多數都更喜歡狹小密閉且陰暗的空間,且不喜熱鬧,恐懼社交,也對任何傳統意義上的“美好”心存疑惑,甚至並不嚮往。

所以,身邊不瞭解的親朋好友時常覺得她們過於壓抑,不好相處,甚至會詬病成中二、裝酷——然而,這其實與心理學角度有密不可分的聯絡:正是因為缺乏安全感,所以只有完全在自我掌控中的確定感才能帶給她們安寧。

6、通常性格較為內向,但實則很健談

跟不熟悉或不是一路的人,缺乏安全感者通常只會保持點到為止的絕對疏離和表面友好,很少會主動深入探索對方的世界。

於是,你會發現:當她們吧你判決為“非安全線之內”的外人,即便你與她二十四小時朝夕相處,也未必能進入到她的內心,更遑論聽她說幾句心裡話。

但反之:面對自己安全線之內的人,她們又是另一個極端——表現得相當健談,且話題新穎,思路清晰,有理有據,有時候說得還會停不下來。

7、自我意識不堅定,耳根子軟,容易被他人左右

她們其實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但只要一與外界的聲音相連,自我意識馬上就會隨風搖擺。

說白了,還是太過於缺乏安全感帶來的自卑:面對自己和他人的聲音,她寧可認為別人是對的。

所以,她們時常會呈現無比糾結矛盾的狀態:一天之中情緒變化多樣,決定決策也一會一個樣。

8、不相信被愛,喜歡試探對方

缺乏安全感的人,本質上缺乏的信任感。

所以在潛意識中,她們不相信自己會真的被人喜歡、被人欣賞。即便對方清清楚楚地坦白心聲,也做了不少實際行動加以證明,她也自以為陷入了愛情,但其實,折磨才剛剛開始。

強烈的缺乏安全感,會導致她們在關係中不斷懷疑對方好感的真實度和穩定性,稍有風吹草動,就要透過試探的方式確定對方的愛沒有變化——甚至有時,乾脆不需要什麼風吹草動,只需要性格敏感的她們一點胡思亂想,又一場悄無聲息的試探開始了。

但遺憾的是,感情是經不起試探的。因為不可能每個人都按照你的標準而表達愛,更不可能每個人面對不斷的試探,和試探後不滿帶來的爭吵中安然處之。

試探帶來的總是不滿和失望,而對雙方感情的損耗和耐心。

9、目光焦慮症,總覺得他人對自己抱有敵意,或嘲笑自己

走在街上或身處公共場合,總是莫名覺得自己是人群的焦點,會被人注意。

無比焦慮,無比恐慌,提心吊膽,時刻保持形象的完美和狀態的良好。自己也不知道這種提心吊膽從何而來,但就是無法完全放鬆。

10、電子裝置不離身,儘量減少與外界世界的接觸

其實走在大街中,你也能一眼差距出那些缺乏安全感的人。

她們總是透過各種方式,儘量減少自己與外界的接觸,口罩耳機是標配,鴨舌帽墨鏡也很常見。即便走在人群中,目光也很少與人交流,寧可冒著摔倒的危險,低頭不斷刷手機,以飾尷尬和孤獨。

11、容易自責

遇到好事,就覺得是天意,是巧合,是運氣;

遇到壞事,就覺得是自身能力不行,自己不夠努力,自己選擇出錯。

缺乏安全感的人總是在往自己身上包攬責任,可能一是情緒上頭偶爾抱怨一下外界,但只要冷靜下來,你再聽她闡述,一定又都是自己的問題。

這就導致,她們比普通人更容易抑鬱纏身。太過偏執的自我反思只能帶來不客觀的自我貶低和厭惡,缺少普通人尋找自身理由和客觀理由的平衡點,失去了自我保護機制。

12、偏執極端,情緒化

缺乏安全感的人,通常都極端感性。

她們做決定不會完全用到理智,而是感受和經驗的結合。

於是,在常人看來她們顯得有些瘋癲,有些不計後果的乖張和肝腦塗地的破碎感。不懂的人會敬而遠之,覺得這個定時炸彈;但懂的人反而能從中感受到一種病態的美——因為她們的決策迅速而未經權衡,是來自人性身處最本真的坦誠。

深刻,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書籍《非暴力溝通 · 兩性篇》譯者,大連市心理協會會員,34歲, 已婚已育,願意分享我的態度。

11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濾鏡裡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