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在內心深處總是會產生一種聲音:總擔心自己這輩子一事無成。其實一事無成這個詞語聽起來就會很扎心,在很小的時候還沒有什麼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一事無成的感覺越來越強烈。就總覺得自己幹什麼事情都不能成。
當在讀書的時候,自己的成績不好,就會比較自卑,就會比較失落,就會比較落寞。就會覺得自己這輩子幹什麼都不成,幹什麼都會不成功,就覺得自己這輩子糟糕透了。
其實面對考試,並不是每個人都很擅長,有些人就不擅長考試,在考試的時候,總是覺得自己成績不好。從而產生自卑感,這種自卑感會嚴重影響自己的心理狀態,就會對自己的未來人生做出一個誤判。誤判真的是一件值得探索的事,每一種信念的產生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夠有一些自己的抉擇。
如果真覺得自己考試不夠好,那也沒關係,說不定自己在未來工作上能夠取得一番成就。對於有些學生來說,在學習期間,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自己就是學習中的佼佼者。就會對自己的未來充滿無限期望,覺得可以憑藉自己的才華一展抱負。
當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參加工作後發現,工作中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在課堂上沒有教,這也不會,那也不會;這件事出錯,那件事也在出錯。一開始的那種熱情就開始被打壓,當打壓到一定程度,自己承受不住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是不是開始一事無成了?
當覺得自己一事無成了,那就真的一事無成了。其實有一句話說得好:在本身一事無成的年齡階段,就是一事無成的,用不著那麼慌張。
每個人的成長軌跡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前半生一事無成,但是後半生萬事都成;有些人前半生萬事都成,後半生一事無成。所以誰贏誰輸呢?從人生髮展的角度來看:並不能以輸贏的態度來評價自己的人生。有些人喜歡當老師、有些人喜歡當醫生、有些人喜歡當商人、有些人喜歡當公務員等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愛,這種喜愛也許需要花費一點時間去找尋到。
所以當意識到自己一事無成的時候,那就說明自己認知覺醒了,就會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狀態了,就會開始做出一些改變了。當能夠做出改變的那一刻,成事的契機就已經到來。
一個人最靠譜的狀態就是成事。對於成事,其實也是來自於一點一滴的累積。比如說自己要在一週內背誦100個英文單詞,當在一週後能夠成功背出100個英文單詞,那就證明自己成事了。
當自己是一位心理諮詢師,能夠將一位來訪者的心理問題解決了,那麼就成事了;當自己是一位老師,能夠把自己的學生帶到畢業,那麼就成事了。所以成事也很簡單,關鍵要看自己怎麼去做好這件事。
一事無成一般來自於自我的評價,當自己評價不足後,就會真的覺得自己幹什麼都不成;但是相信自己幹啥都能成的時候,把一件一件自己設定的事情完成,那麼這就是成事人生就不會感覺到自己一事無成了。
所以覺得自己以前一事無成,沒有關係,本身那個年齡階段對於你來說,就是一事無成的!關鍵在於下一步自己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