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池魚
不是所有人,到最後都能有看透生老病死的勇氣。
當生命逐步走到盡頭,就好像是這四季更迭一樣,萬物枯榮有序,誰都無法避免。那些來自死亡的情緒和慌張,依舊是逃不開的心結。
人活一世,究竟是為了什麼?
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從來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說法,在這件事上,誰也不具有道德制高點,能夠去指導別人。
因為我們最終面臨的困境都將是一樣的。
當生命已然走到寒冬,有多少人能夠用初春時盎然的心態,去對待凜冽時節的嚴寒?人老了,多多少少都會面對很多的不得已,經歷大大小小的“渡劫”。
然而,多數情況下,求生,才是一個人的本能。
生命的頑強,總在很多關鍵時刻被刻畫出來,可能就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刻,重新燃起新的希望。
以前,我總是聽見一些老人在子女面前說,自己老了以後,是不害怕死亡的,但是他們害怕活不下去也死不了,到時自己受罪,也給子女添麻煩。
包括我自己的母親,也是這樣說的。
聽得多了,我便自然以為,所有的老人,在逐步走到生命的末期,都會自然而然擁有一種看透世事的坦然,不會再充滿懼怕。
其實,不是這樣的。
害怕未知的事物,才是一個人最為真實的反應。很多時候,自己明白某個道理,或者一直在心中進行強調,同自己最後能夠做到,這真的是兩碼事。
前兩天,我一個朋友告訴我這樣一個結論:“我發現人越老,其實是越怕死的。”
她舉了3個例子。
她的外公一直以來是蠻摳門的一個人,年輕的時候便是如此,把錢看得分外重,現在年紀大了,竟然捨得花兩萬多給自己買保健品。
不但如此,她說外公和外婆住在鎮上,每次去趕集,只要看到別人吹噓說什麼用了身體好,外公都要買回來,從藥酒到吃的東西,方方面面,一應俱全,孩子不讓買,說很多東西是騙人的,她的外公會很生氣。
直到現在,她的外公對這件事還是樂此不疲。
她的奶奶則表現在“吃藥”這件事的積極性上。
她也是比較無語的:“我的奶奶真的是個藥罐子,一丁點小事都要吃藥,生怕出了什麼事。打個比方說,她今天吃完飯,感覺自己不怎麼消化,肚子有點脹,就非要去買藥。最誇張的一次,我奶奶就打了幾個嗝,都非得跑一趟藥店才放心。每次過年的時候拜祭祖宗,我奶奶都說的是保佑她長命百歲。”
而且,不但是她外公和奶奶的例子,她說身邊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要是細細觀察,發現他們都是年紀越大,越是惜命。
她有一個親戚,一輩子都愛喝酒,嗜酒如命,早上吃飯都要來一杯白酒才作數。
原先她親戚怎麼都不聽人勸,家裡人不讓喝,醫生也不讓喝。他非得堅持認為,一切都是命,說誰誰誰這輩子不喝酒,還不是不到50歲就走了。
結果,後來有一次,她親戚真的進了醫院,並且因此差點離開,撿回一條命以後,醫生命令說不能再喝了,下次可就說不準情況了。
然後,她那個喝了一輩子酒的親戚,在60多歲的時候,很堅決地就把酒徹底戒了。
畢竟,同生命比起來,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人越老,為什麼越怕死?
首先,這份擔憂,其實正是年齡帶來的恐懼吧。因為心裡明白自己的時間是逐步減少的,但是卻不清楚究竟是在哪種時刻,自己會離開。
所以,面對這種未知的情況,自然更加容易充滿警惕性,也會想要更加努力抓住活著的每一種可能。
所以,落在外人眼中,反倒顯得比較惜命。
其次,你發現沒有,越是年輕的人,其實反而對死亡這件事,擁有一種無所畏懼的精神。
因為年輕,所以想問題比較簡單純粹,沒有很多壓力,人生也還沒有揹負上責任和擔子,反而不容易被人世間的種種小事所牽絆,在做出一些選擇的時候,只從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出發,面對任何事,包括死亡,容易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莽撞。
我們時常把“老了”和“幼年”相對應,這是生命的兩種形態,但是在某些方面卻會產生重合。
比如,很多人在老了以後,行為反倒容易變得像個孩子,所以才有“老小孩”一說。
但是,這兩者之間卻也有很多不同,小孩子的天真,是未經世事的乾淨,而老人的稍顯幼稚,更多卻是一種返璞歸真的隨心。
但是,時間和歲月賦予一個人的沉澱,卻永遠都不會變。
所以,人老了,不管外表看起來再是怎麼“幼孩化”,始終無法改變的是,他們從身到心,因為閱歷的增長變遷帶來的一份厚重感。
所以,很多人越老,看得越多,往往越是看不開死亡和離開,並且害怕這件事。
我想起曾經有一個朋友說,她以前去養老院做過義工,發現多數的老人,不管是生活得好的,還是不好的,最擔憂的就是自己離開這件事,藥隨時揣在兜裡面,以備不時之需。
還有很多人老了以後,被忽悠著買各種保健品被騙,其本質都是想要自己能夠活得更長一些。
歸根到底,我們永遠無法看開的東西,往往是自己即將接觸,但是卻沒真正接觸到的事物,離得越近,心裡反而越是忐忑。
就像是讀書的時候老師通知考試,複習的時候沒那麼緊張,考試的中途也沒那麼緊張,考完以後依舊感覺比較坦然。
最緊張的時刻,是老師站在講臺上要髮捲子,你此時不知道自己的分數,但是卻即將知道的時刻最忐忑,心裡可能砰砰砰直跳。
同理,要是卷子發下來你已經看到結果了,不管好壞,也依舊不會再那麼緊張。
要是把考試比作人生,等待發卷子的時刻,就如同老了以後面對死亡的那種猜測和糾結。
而你參與了整場考試的過程,就如同人生逐漸變老的這個階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