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之前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一位女生說:“我不想成為我媽這樣的女人,我不想嫁給我爸這樣的男人,我不想以後我的小孩成為另一個我。”正如那句話所說,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一個家庭給一個人造成過多麼大的傷害,她才能得出這麼令人心痛的感慨。

那麼我相信我們許多人也會有一些疑惑,我們性格中的缺陷是否都是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是不是我們過於敏感和矯情?如果被原生家庭傷害過我們該如何走出內心的懲罰和痛苦去迎接幸福?

關於這些問題,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原生家庭》,它會給這些疑惑做一個解答,本書的作者蘇珊福沃德是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擁有20多年的心理諮詢經驗,她的代表作曾連續44周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排行第一,僅在美國就賣出了200多萬冊,她是“原生家庭”理論的開創者。

《原生家庭》這本書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作者透過自己接觸到的案例為素材,把原生家庭有問題的行為模式分為了七種,並對這些行為是如何傷害子女的進行了深刻的剖析。第二部分作者從心理分析出發,告訴我們怎麼做才能減少父母對我們的影響。但作者寫這本書的的目的並不是控訴這樣的家庭而是想把那個受過傷的孩子從內心的懲罰和痛苦當中解救出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父母也不是聖人,他們不可能每件事都做的至善至美,難免有不足的地方,但是如果說父母的負面行為是持續的並且反覆的那麼就屬於傷害型的父母了,比如長期的酗酒,不負責任,對子女在身體和語言上進行虐待等等,不論何種形勢的虐待,帶給孩子的傷害都是一樣的,都會讓孩子變的自卑,內疚,憤怒,痛苦和悲傷,這些影響直至孩子成年後還持續存在。

那麼如果我們被這些持續反覆的負面行為所傷害了,我們應該如何走出來,恢復自信和力量?本書提供了很多方法和對策,這裡面最重要的兩點是∶1.不要壓抑自己的情緒,因為壓抑情緒只會讓我們更痛苦,我們可以透過增加運動量因為運動會增加內啡肽,能促進愉悅情緒的產生,或者向自己信任的人傾訴,或者化消極情緒為自我的動力源泉,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等等,透過這些方式把情緒發洩出去。第二點:我們要認識到如果我們不能改變父母,那麼我們自己必須做出改變,認清主要的責任方,卸下為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擔的責任,歸還給應該承擔責任的人,這並不是在鼓勵我們抱怨“我現在這個樣子都是父母的錯”,父母的不負責任不是你對自己不負責的藉口,我們需要做的是告別過去的自己,從現在開始做出改變,對以後的自己負責,去擁抱那個更好的自己。

最後,我想對所有的父母說一句:給孩子營造一個充滿愛,尊重和獨立的家庭氛圍吧,他們是你們的孩子,更是我們祖國的未來,少年強則中國強!

19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從頭開始,做自己,你並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