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文(美)戴埃《你的誤區》

()

蕭伯納在劇本《華倫夫人的職業》中寫到:

人們通常將自己的一切歸咎於環境,而我卻不迷信環境的作用。在這個世界上,有所作為的人總是奮力尋求他們所需要的環境;如果他們未能找到這種環境,他們自己也會自己創造環境。

()

首先要愛。自我價值不能由他人來證實,你之所以有價值因為你認為如此。如果你依賴他人來證實你的價值,那只是他人的價值。

愛,就是能夠並願意讓你所關心的人根據他們自己的意願處世做人,而不強求他們滿足你的意願。

從定義上講這或許可以說的過去,但實際上幾乎沒有人能接受這一定義。

那麼,你如何能夠讓別人根據其意願處世做人而不強求他們滿足你的意願呢?

答案很簡單,愛你自己,意識到你是重要、美麗而有價值的。一但你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便不必依賴別人提高你的價值,也不需要別人完全同你一樣。

倘若,你是一個毫無價值,不為自己所愛的“你”那麼幫助別人則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自己毫無價值,你又怎麼去愛別人呢?即便去愛,你的愛又有什麼價值呢?而且,你不能給他人以愛,你也就不可能得到他人之愛。

(三)

不需要期待別人的讚許。別人的讚許可以成為一種強大的支配力量,你的價值完全取決於別人的看法,一旦別人施捨讚許,你便一無所有,你會覺得自己一文不值。

相反,如果你採取步驟,努力培養自我讚許意識並不為他人的意見所左右,那你就會逐步拜託他人的控制。你在這方面的積極行動總要遭到某些人的非難,他們斥之為自私、冷漠、不體諒他人等等,其目的就是使你不能獨立。

人在生活中必然會遇到大量反對意見,這是現實,你為“生活”付出的代價,是一種完全無法避免的現象。

寫給父母的詩。紀伯倫在《先知》詩集中生動地談到被視為財產的孩子們:

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之火恩兒女。

他們透過你來到人世間,

但卻不是你的化身;

他們和你生活在一起,

但他卻不屬於你。

偉人之所以偉大,關鍵在於:當他與別人共處逆境時,別人失去理智,他則下定決心實現自己的目標。

保持精神愉快並不難,難的是摒棄過去所接受的“應該”、“必須”等框框。

幾句結束語

1838年,愛默生在《論文集》中寫道:

人們總是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一些陳詞濫調,然而,一旦他們衝破傳統的束縛,開始積極思考,便會創作出大量詩歌和故事,顯示出極大的智慧、希望、美德和學識。

這確是一種妙不可言的觀點。堅持因循守舊,你可以永遠保待現狀;按棄舊的傳統,你便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在生活中大有做為。

4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沒能打敗你的,終將使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