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以前,我認為長期主義,是很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情,叫做長期主義。
但是較長一段時間,當你不清楚要堅持哪條路一直走的時候,就會陷入困惑。
會聽見周遭的很多聲音:
“選擇大於努力”;
“不要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
“成功約等於堅持”。
……
每一句話都對,每一條都是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的箴言。
但是也有一句話叫做,“道理都懂,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就像一枚硬幣總有兩面,這些話,一方面給了人警示,一方面難免會讓人陷入焦灼。
對啊,我就是曾經擔心自己過不好這一生的芸芸眾生之一,包括上週,也有些這種狀態,選擇怕錯,不選後悔。
但我也意識到一點,這樣的狀態如果持續,進步的天花板很快會見頂,我必須破局。
01年輕人,要敢於破局
今天聽了一堂直播課,老師說了一句話,大意是:“當你要轉型或者升級的時候,最好就不要想以前或者你現在做的事情了。”
有多少人會有這樣的顧慮:一個人在一個行業沉澱久了,如果有一天起心動念想轉身的時候,前面所有的經歷都將變成沉沒成本,即將嘗試的又面臨未知。
也想過,如果一直堅持某個行業,是不是就是一種長期主義?
但有一天,我發現不是,太長時間誤解了“沉沒成本”。接觸了一段時間經濟學,經濟學給沉沒成本的定義是:已經投入的不是成本,即將投入的才是成本。
意思就是,已經投入的如果不能再產生更多收益,每再多投入一分都是消耗,那就已經不再是成本,而叫及時止損。即將投入的才是我們要付出的成本,對應即將的獲益。
這個在心念之間,其實已經錨定了一個標準。那就是:我的選擇,不可以根據過去的投入來作為依據。放下過去,才是直面未來;放下憂慮,自然清醒。
不破不立,想要立的第一步,就是破。
所以長期主義的內涵,它不是簡單地抱緊一件事不撒手,甚至不是許三多的那句“不拋棄,不放棄”。
02長期主義,究竟堅持的是什麼
我那天給朋友丟擲了一個很直接的問題:“都說要長期主義,那怎麼樣才叫堅持長期主義。”
朋友說,“那我給你說說我的長期主義。”
他先給我看了他的2021年工作紀要:
“”堅持運動、讀書、日誌、總結。”
我說,“我也有,可這跟長期主義有什麼關係?”
他說,“這是我長期主義的一部分。長期主義始於細節,是一種態度。短期主義是一種具體的事務性目標。我的長期主義就是保持個人心境的成長,帶給每一個接觸過的人愉悅。”
這個視角,不得不說,有點清新脫俗的讓人耳目一新。
如果一件事情不再能讓自己獲得更多愉悅,收穫更大的成長,為什麼一定要說,長期要堅持做一件什麼事情呢?雖然說,堅持約等於成功,但它也有另一面叫做機會成本。
搞不清楚這一點,它可能會讓你在堅持中錯過某些機會。機會就是這樣,你不選擇,它就永遠不會屬於你;但是你選擇,就意味著同時要承擔失去。
每件事,都有它的兩面性。
以前看過一句話,大意是說,一個成熟的人,腦子裡會同時存在兩個完全相反的聲音,但是依然會做出符合自己需要的選擇。
我把這種選擇的背後,叫做成長。
我們為什麼要持續不斷的做出選擇,因為我們想要成長,我們都有向好的心,這是我們長期想要堅持的,它叫做長期主義。
所以,選擇和轉身的背後,錨定的也不應該是已經投入的東西,而是哪個能給未來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03更好的未來又該如何選擇
未來始終是抽象的,我們誰也不知道更好的未來是怎麼一個輪廓。
變了也不一定會見到,不變也不一定見不到。
所有的未來,都是後來的遇見,我們才發現,原來未來是這樣的。
如果一定要做一個預判,那就是對過往的所有選擇,做一次覆盤。
當時選擇的維度?帶著怎樣的預期?是不是實現了?
那麼後來的選擇,就會給我們一些警示或者啟發。
覆盤的意義更在於總結過去的失敗。人都有失敗,或大或小,一個始終成長的人不可能沒有失敗/問題。
失敗是可以借鑑的,但成功不一定的。如果一直回顧過去的成功,無疑會受限於過往的經驗,唯有多看失敗,多發現問題,才能不斷迭代和升級。
前阿里巴巴集團組織發展專家張麗俊說,“我們每個人的能力成長都是因為你遇到了一個bug,這個問題很痛苦,你解決不了。”
“我們所有人都是隨著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能力增長的,一個人的能力要提高最核心的秘訣就是解決問題。”
而如果哪天,我們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想要嘗試去改變,去解決,這才是個人成長的捷徑,也是幸運的。
如果哪天我們發現,哪些東西,我們可能做起來比較難,所以就不去做了,這就是自我設限的開始。
在選擇面前,我們應該培養一種排難思維,問題發現的越多越早,困難排除的越多越早,個人能力就會同步提升。這種提升不僅僅體現在能力,還表現在認知和心境上。
康輝在一次演講中說,“很多年輕的朋友,確實是這一兩年開始認識我的。認識我的途徑可能還不是《新聞聯播》。可能是VLOG,是《主持人大賽》,是在綜藝節目中的一些表演。”
“之前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也會有人跟我講,你有必要做這個麼?你做這些東西,萬一有人覺得這跟新聞聯播很違和怎麼辦?萬一哪一個試驗沒有做到的話,你豈不是傷腕兒了麼?”
“但我覺得,沒有嘗試過的,可以去嘗試,在任何一個新鮮的體驗過程當中,你都可以有你的收穫。哪怕這些收穫,並不是通常意義,通常標準下判斷的成功,但也是你的收穫。”
“因為你真的意識到了,不一樣的自己。你知道自己哪些是可以做到的,哪些事情你可以做到,但你也可以選擇不做。”
所以,人還是要敢於去嘗試,先去做,做了才知道,哦,原來這樣做是錯的,下次應該換一個維度;又或者是,僥倖一點,最後成功了。
這些年的認知迭代中,我越發感知到,失敗才應該是一種常態,所有的成功都有偶然因素。
秉持這樣一種心態下去做選擇,我們才不會患得患失,做出符合內心的選擇。
04選擇後又該抱有怎樣的心態
雖然說,要敢於去嘗試。但不是說,選擇後發現與想象不符,就立馬轉身,這並不是對自己負責。
既然所有的長期主義都是為了讓自己更好,就應該每次去嘗試的時候,全力以赴,試試自己的極限到底在哪裡,所有的嘗試都不該是淺嘗輒止。
我們需要保持2個基本的心態:選擇開始的時候不強加濾鏡+追求結果的時候不怕輸。
(1)選擇開始的時候不強加濾鏡
有句話說,當你一旦把興趣當成事業的時候,它就變得不再那麼性感了。其實做任何一件事情,是很怕給它強加過多濾鏡的。
聽過一個企業諮詢老師說過:“你如果想掙錢,那最好不要去創業。創業就不是人乾的事兒。創業大部分都是痛苦的,所以你如果承受不了痛苦,那你最好就不要創業,因為創業很多時候,壓根掙不了錢。它更多時候,是一種人生的過程。”
我們應該想明白,選擇背後,我們最終想要的是什麼?這才是是追求成長的本質。
想掙錢,創業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想自由,首先要自律。
(2)追求結果的時候不怕輸
有人問薇婭:你怕輸麼?
薇婭說:“我不怕輸。那我輸了會不會很丟臉?我說如果你輸了,你就當玩玩呀。但如果你沒做,你永遠喪失這個機會,我現在很怕喪失任何一個給你的機會。”
“你哪怕試了一下,不行的話那就不行了。哪怕輸了,哪怕別人笑話你,笑話就笑話唄。因為我在失敗的幾年,我被身邊的人笑話太多了。”
她的另一層意思是,不怕輸,才能抓住萬分之一下的機會。
沒有哪一個選擇是確定正確的,只能選擇一條,用自己的方法,努力讓它成為更好的可能。
輸了,努力過;贏了,是幸運。
魯迅先生說,“上人生的旅途罷。前途很遠很黑,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走的路多了,路才會越來越好走。
END對自己的期待
歌德說,“人在這個世界上,無論選擇哪一條道路,它都是荊棘和鮮花同在,有晴空,也有冷雨。”
我希望未來在面臨選擇的時候,更大膽一些。想沐浴晴空,也要做好被冷雨胡亂拍打的準備。
我希望未來的自己,始終抱有成長的動機,擁有包容和開放的心態,去感受每一個動態的變化,在變化的思維中,始終不忘追問內心的自我滿足和平衡。
我希望未來的自己,做時間的朋友,做好每一件當時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與時間為敵,在一件事情上去做消耗。
腦子裡哼出來了一首歌,“我做了那麼多改變,只是為了我心中不變”。
“任時光流轉,我還是我”。
對啊,這就是我的長期主義,所有的選擇都應該是心中的不變——更好的自己,向好的初心。
無論是留下還是轉身,始終保持昂揚的姿勢。
我們可以從0起步,但我們依然可以在0上去成長。
領域不同,但成長的底層邏輯是相似的。
在成長這條路上,時間成本是最大的成本。
所以,我們應該去努力奔跑一下,累了歇一歇,再繼續跑。
該做的,想做的,不要等。
在路的盡頭總會有夢想揮手相迎的樣子。
只是這個過程裡,儘量對自己好一點。
這一刻,我覺得自己成長了。
如果說,時光倒流,我最想回到哪個年齡,我覺得就是現在。現在的認知是過去沒有的,我不想再走一遍。
我愛此刻的自己。
願你也如此一般,熱烈地愛著自己。
超越自己,遇見更好的自己。
關於我的短期主義我的長期主義,就是讓成長始終在路上的一種態度,也可以理解成一種浪漫主義。
那短期主義呢,它是基於當下的具體事務性目標,做好當下的選擇,著眼當下的路,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現實主義。
為此,給自己訂了一個小目標,就放在下一篇講一些吧。
關於作者一位忠於自我的女同學,追求內在真實和認知升級,認清現實,但依然熱愛。
越努力,越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