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每個人都有夢想,我們都是追夢人。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有人夢想在某一領域有所造詣、有人夢想獲得權力地位、有人夢想過上富足的生活、有人夢想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但為什麼有人實現了夢想、有人卻不能實現夢想?難道夢想真的只有少數人才能實現?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夢想真的遙不可及嗎?

事實並非如此,每個人實現夢想的機會都是平等的。

那麼也許你會問了:每個人實現夢想的機會都是平等的,那要怎樣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呢?在這裡我們提供2種方法。

01 進行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是指提高技能與能力所遵循的一系列普遍原則,它的指向與本質是長時記憶。

第一次聽到刻意練習這個概念是上一次參加《5天讀書變現營:手把手帶你邊讀書邊賺錢》學習課程的時候,出自安德森·艾利克森與羅伯特·普爾合著的《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一書。

書中透過莫扎特、自閉症奇才、日本音樂會的事例來論證天才並不存在,“天才”其實是訓練的產物。我們也擁有與生俱來的才能,透過刻意練習可以將其充分利用。

但刻意練習也要講究方法。

首先,要避免三個錯誤思想。

第一種錯誤思想認為,個人的能力通常受到基因特徵的限制。比如說,有人認為,“我天生數學不好”“我沒有運動細胞”等一系列歸因於基因的消極思維。

第二種錯誤思想認為,如果你足夠長時間地做某件事情,一定會更擅長。

第三種錯誤思想認為,要想提高,只需要努力。如果足夠刻苦,你會更加優秀。

其次,遵循刻意練習的正確方法。

第一要進行持續專注的練習。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堅持不懈去完成自己設定的目標。就拿自己來說,做事情總是三分鐘熱度,不能堅持到底,目前仍一事無成。愛迪生髮明電燈也是經過了上千次的實驗才得以成功的,所以持續不斷的努力很重要。同時要想取得進步,必須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務上!專注和投入至關重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來練習,比起在更長時間內只投入百分之七十的努力來練習,效果更好。所以說,專注也是要講究方法,否則就會厭煩怠倦。

第二要進行有目的有動機地練習。不是說簡單地重複某個行動,我們就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成績。還要明確目標,有激發自己堅持下去的正確動機,夢想才可能實現。就比如書中的史蒂夫,練習記憶數字之所以能夠堅持兩年,從外部來看,不僅僅因為他的實驗可以拿到報酬,還因為這件事讓他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名人。從內部來看,史蒂夫是一個喜歡挑戰自己的人,他看到了自己的進步,樂於見到自己的記憶力得到強化,這種感覺很好,因而他希望一直有那種感覺。

第三要走出舒適區及時自我反饋。如果你從來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適區,便永遠無法進步。走出舒適區意味著要試著做一些你以前沒做過的事情。有時候,你會碰到那些讓你感到很難做好的事情,似乎你永遠也做不了。想辦法逾越這些障礙,是走出舒適區的有效辦法。同時,不論你在努力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反饋來準確辨別你在哪些方面還有不足,以及怎麼會存在這些不足。這些反饋,要麼是你自己提出的,要麼是局外人給你提出的。如果你沒有得到反饋,你不可能搞清楚你在哪些方面還需要提高,你距目標還有多遠。

第四要建立心理表徵。簡單來說,心理表徵就是心理對一個事物的底層印象。比如騎腳踏車,如果我們已經學會了騎腳踏車,那麼我們坐上去就會知道下一步該幹什麼,不需要再進行太多的思考。而對於新手而言,新手就需要緩慢的坐上去,謹慎的握好車把,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進行下一步的操作。

02 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

思維模式其實就是一種信念,是人的意志的一部分,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思維模式可分為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會把發生的事當作一個衡量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的直接的標尺,給自己貼上標籤。他們對努力的態度消極,對自己的表現和能力評估不準確。更關心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追求完美,不允許人生有失敗。一旦遭遇失敗就會一蹶不振。

而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人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來培養的。他們不會給自己貼上標籤,或對自己失去信心。即使感到沮喪,也準備好了去承擔這個風險,以堅持不懈、堅韌不拔的精神直面挑戰,繼續為此奮鬥。他們能夠準確地進行自我評估,更關注能否提高自己。

因此,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才更有利於我們實現夢想。但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需要不斷學習和練習才能獲得。

說到這裡,我們這次的內容也差不多了。我們說到:每個人實現夢想的機會都是平等的,夢想對我們來說並非遙不可及。

要實現夢想,主要有2個辦法:進行刻意練習、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

只有這樣,才能如願以償實現夢想。

10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懷念麻椒和小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