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人只要按內心說了自己想說的話,不再是人云亦云。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不再是亦步亦趨。那麼不為一些人理解就是常態。偉人尚且如此,況你我他凡人乎?

文學、思想、哲學、神學、宗教、藝術、創造性科學、顛覆性技術、真正的教育(非應試)等領域,如果所有人都理解了,也就不用再做了。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第一條客觀規律。

想要讓所有人理解,做個老好人,左右逢源即可,那麼就繼續保持原來的狀態,不斷虛榮心(活在虛假)、不斷攀比心(人云亦云、人行亦行)、不斷妒忌心(不自利利他),無得亦無失。想要隨自己真實的內心走了,能走多遠,就看你的捨得之道、平衡之術、持久之功和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了。

如果一個人說的話、做的事,所有人都不理解,那基本有兩種可能。1.你有可能要成為未來的耶穌、哥白尼和布魯諾等了,繼續堅持,一代宗師但代價也具大。2.一個人安靜地自省是不是自己的問題。3.牛頓勳爵的完美結果在我們的環境裡就基本小概率了,不要涉求這個結果了。這是由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文化特性、中國歷史與現實狀況決定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第二條客觀規律。

矛盾是客觀存在的,世界不僅是有陰、有陽的還有灰色的(世界是三元的,只是以二元呈現——正平),世界是無常的,至少帶給我們兩點啟示:一是人於世界的起心動念言與行的結果後,一定會反覆會面對一個或然率(概率)問題,即只要你1.說自己的話不再是佛說了、誰說了等就一定會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有人理解,有人不理解。有人支援,有人反對。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第三條客觀規律。大多數人著相於此,這有啥想不開的?通過道法、佛法我們得參透一個數字概率問題,比如以理解為例。是你

身邊的少數人(一九?二八?三七開?)不理解,還是五五開?還是八二開?如果是第一種,太正常了。如果放不下利益牽絆,就採取一些辦法妥協圓融一下。如果第二種,做好你的人和事就行了,基本掌握局面。剩下的該妥協圓融,該分道揚鑣自己定奪。如果八二?也沒什麼。關鍵看你的心誠到哪了。主席1000人井岡山成偉業,我黨五六十人成偉業,馬雲十八羅漢成偉業。做事做人是修行場,不是菜市場和戰場,不比聲大、人多、勢眾。2.人在行為時也是同理。

二是無常的世界、動態的世界,不僅世界本象,人生一切周遭亦如此。特別是人入中年後開始下的或曰人生,或曰餘生的時段歷程……其餘待有機緣時再敘。

最後送五個法門訣以共勉:1.忍辱2.持修3.禪定4.因應5.動態中平衡

——正平

1479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寫給自己的經典人生良言,現實精闢,早讀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