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有人說,螞蟻的視覺是二維的,在它面前的人類,是平面的,就像一張巨大的紙片。螞蟻可能無法理解這張巨大紙片的突然移動、瞬間消失,抑或它根本就不會產生這種想法。它有自己的路要走,不停地尋覓著食物,拓展著生存空間。人類亦如此。當下的社會,成年人似乎已無暇停下腳步,去觀察螞蟻的生活,忙碌與奔波,成為了生活的主旋律。至於為什麼忙碌,不同的人,想法也是不同:

有的人說:“我希望生活過得更好一些。”

有的人說:“大家都是這樣的。”

有的人說:“我不能比某某過得差,他都在努力,我為什麼不呢?”

也有的人說:“我為了不斷使自己進步。”

......

無論哪種人的哪種想法,似乎都有其道理。有的人終其一生在學習,有的人終其一生在隨大溜,有的人終其一生在攀比......

那麼,何為正道?

大道無形無名、無內無外、無所不包,我們生活的正道,蘊涵於大道之中,就在我們身邊。道不遠人,通過生活去發現、體悟大道,大道便會給我們指明方向。

在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展廳的起點,有兩尊巨型雕塑分立左右,其中一尊是老子,另一尊是孔子,這組雕像被取名為“問道”。這個主題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孔子問道於老子。這個主題在古書中、在出土的文物中均有記載。《史記》中曾描述: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矢。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兩位聖賢的會面,也是兩種思想的碰撞,至聖先師孔子得出了老子猶龍的感嘆。我們也應從中了解,無論我們的知識豐富到何種程度,求學問道,都將收穫滿滿。

相較於古代,而今我們學習知識的方式已不僅僅是方便快捷可以概括的了。網際網路的時代,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學習,不用苦於無書可讀,反而會糾結於讀哪本書。手機上有各種軟體幫助學習、電視上有各種欄目授課開講,我們遊走於知識之間,卻迷失了方向。其實,迴歸經典,從經典中獲取力量,是最簡單直接的方式。一本《道德經》,莘莘學子從中學習立身之道,王侯將相從中汲取治國之道,古今聖賢從中體悟修行之道。《道德經》似源頭活水,不斷給予人們希望與力量!

《道德經》中言:“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中,左玄真人曰:“學道之士,持誦此經,即得十天善神,擁護其神。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煉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無論是《道德經》還是《清靜經》,都提到了求道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那就是勤而行之!不僅要誦,還要不斷修持!趙括紙上談兵,雖熟讀兵法,卻最終被秦軍大敗;愛迪生髮明電燈泡,經歷了千萬次實驗終獲成功;袁隆平院士經過無數次的嘗試,使雜交水稻產量不斷攀升,為解決糧食危機持續貢獻著力量。生活的正道,需要我們在不斷學習中實踐、在不斷實踐中感悟,這也是大道所給予我們的提示。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幾句話同樣出自《道德經》,我們可以很輕鬆地背誦出來。腳踏實地,從第一步開始,做事不能好高騖遠!《傷仲永》的例子相信大家已然非常了解,神童方仲永幼時成名,卻沒有繼續努力學習,最終泯然眾人矣。現今社會,網紅經濟發達,許多網紅一時火爆,然而不久之後,我們便會發現,這個人早已銷聲匿跡。有些人爆紅之後,做了許多錯事,有些人為了再次爆紅,又做了許多錯事。眼前利益為何能輕易矇蔽雙眼?因為他們沒能在工作生活中,一直保持一顆修持正道的心。當金錢的誘惑擺在面前時,很多人迷失了自我,淪為了名利的奴隸。

明代朱載堉寫過一首《山坡羊·十不足》:

逐日奔忙只為飢,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綾羅身上穿,抬頭卻嫌房屋低。

蓋了高樓並大廈,床前缺少美貌妻。

嬌妻美妾都娶下,又慮出門沒馬騎。

將錢買下高頭馬,馬前馬後少跟隨。

家人招下十數個,有錢沒勢被人欺。

一銓銓到知縣位,又說官小職位卑。

一攀攀到閣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朝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下象棋。

洞賓陪他把棋下,又問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閻王發牌鬼來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還嫌低。

物慾橫流使人們不斷被金錢左右,老子曰:“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慾望像催命符一樣催促著人們前進,而人們卻毫不自知,每日在內心糾結於如何把別人比下去,工於心計、精於算計,到頭來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清靜經》言:“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澄心遣欲,讓內心歸於平靜,方能在人生之路上行穩致遠。

螞蟻仍在自己的道路上行進、覓食、挖洞,在大道面前,我們其實也應如螞蟻一樣,循道而行。不同的是,我們可以常懷感恩,以赤誠之心、清靜之心,欣然向道!

本文作者 | 訾偉

98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經一事長一智,朋友圈裡那真實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