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世中的各種繁榮虛華,它並不能使人們獲得真正的快樂,因為它們只是片刻的,無法永恆存在,而人們總妄想在這片段中抓住永恆,這是根本無法做到的,終究徒增煩惱。
在人世間,事情是反覆無常的,有生就會有滅,有合就會有離,一切皆如夢幻。因此,我們必須找回自己內心深處的寧靜。只有這樣,我們在遇到任何逆境時,就可以從容放下,且能解脫自在,遠離煩惱。這樣,我們才是懂得享受生活、享受生命的人。
其實,我們生命的最高境界,應該是與世無爭、清靜悠然、和諧幸福。那些財色與名利,在人生中只不過是泡沫與微塵而已。我們抵死相爭,將生命都耗費在名利和慾望上,到頭得到的往往是一場空。
很多思想家把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描述為欲界,而其最為顯著特徵就在這個“欲”字上。假如我們的慾望不斷膨脹,每天追逐著外在的物慾,那麼你將永遠得不到幸福!
所以,只有當我們不再為名利所累,不再去追逐相距甚遠的目標,知足於我們擁有的一切時,我們就會感悟到幸福。
柳宗元是中國唐朝著名的文學家,在他的《柳河東集》中就記載著一個名叫《 蝂傳》的寓言,寓言中告訴了我們如果有著過多的慾望,定會遭受無限苦果這個道理:
蝜蝂這種蟲子有個奇特的特性,那就是非常喜愛背東西。每當它爬行時遇到東西,總是將其抓取過來揹著。即使這些東西越來越重,它也不會停止。由於它的背很不光滑,那些揹負在背上的東西不會散落,導致它最終被自己揹負的東西壓倒爬不起來。
比如一隻 蝂在爬行的路上發現了個蝸牛的殼,感覺可以用來作為房子,這樣自己就不用再擔心以後風吹日晒了,就馬上抓過來背在背上。
沒爬多遠,它又發現一個比開始那蝸牛殼更大更漂亮的,但又捨不得將原來那個丟掉,怎麼辦呢?於是這 蝂就把兩個一塊放在揹著。但兩個蝸牛殼很不好背,便用了很多唾液、鼻涕、眼淚將他們黏合在一起繼續走路。但是它沒走出多遠,便又看到一個更好的蝸牛殼,性格使然的它可不會喜新厭舊,便再次用眼淚、唾液將它們黏在一起繼續前進,結果如此一來,它就異常狼狽。
路人見它如此辛苦,很是憐憫它,便替它去掉了背上的東西。但 蝂在以後爬行過程中,再次把東西像原來那樣,取過來放在背上,周而復始。而蝜蝂還有一種特性,就是喜歡往高處爬,即使用盡了它的力氣,也不肯停下來,最終結果是跌倒摔死在地上。
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按常理來說,是不可能像蝂那樣,犯這種低等錯誤的。但在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人,都扮演著蝂這樣的角色,不斷給自己的人生加著砝碼。
我們赤裸裸地來到這個世界,一無所有,但我們也開始了加法人生。各式各樣的誘惑開始充斥著我們的生命。似乎我們所擁有的東西越多,就越富有、越幸福,但是在最終我們卻感覺到身心不堪重負、疲勞萬分。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某一天,一老僧帶著徒弟去某地說法,途中遇到了一條小河。雖然河水並不湍急,河面也不寬闊,但是因為剛下過大雨,河溝顯得泥濘不堪。
正當師徒二人準備渡河的時候,突然走來了一位體貌端莊、穿著得體的年輕姑娘。她行色匆匆,好像有急事要辦,但是來到河岸後卻面露猶豫之色。
看到這一情景,老僧便上前對姑娘說:“施主,貧僧揹你過去吧!”
緊跟身後的小和尚聽到老僧的話時,心裡很是不解:“平日師父教導我們,不能接近女色,為什麼今天自己卻犯清規呢?”
小和尚本想當場向師父詢問,但又怕惹怒師父,只得將疑惑埋藏心底,鬱鬱寡歡地跟在師父後面。
很多天過去了,小和尚還在為當日師父背姑娘過河的事情冥思苦想。一天,他終於憋不住問老和尚:“師父,您經常教導我們,出家人不可以親近女色,可為什麼前些日子,您卻背那漂亮的女施主過河呢?”
老僧聽了小和尚的話,很是訝異地回答道:“我背那位女施主過河後,就把她放下了,沒想到你卻一直揹著她,到現在都還沒放下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多在心頭縈繞的煩惱,不是因為它本身有多麻煩,而是因為我們總把它放在心裡。世間煩惱都是由念而生,放下慾念是一種內心境界。若放不下便會飽受煩惱折磨,只有放下才能使內心坦然寧靜。
如果一個人擁有過多的慾望,他就會不斷地貪心攫取、佔有,而且一旦不能隨心所願,則必然會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這正是希望愈大,失望也愈大;慾望越多,痛苦也越多。當不堪重負、心力交瘁時,就有可能會在悵惘、憤懣、失落和鬱悶中沉淪下去。
古人云:“貪心不足蛇吞象”。這是說人心是永遠不能得到滿足的,因為那貪心就像蛇一樣,想把一頭大象吞掉。而慾望強的人最主要的表現就在於有強烈的佔有慾。慾壑難填的人,總是忘記自己已經擁有的,而去追求自己沒有的。
假若你什麼都想要,那麼最後你可能什麼也得不到,反而一輩子都置於忙忙碌碌、患得患失之中。這樣活著,未免太累!
人的生活應該是自由的,但是許多人為了追求慾望,往往將珍貴的自由犧牲掉了。有的人犧牲自己的本質,去求得一時的名利。有的人甚至是情願出賣自己的靈魂,去換取無限膨脹的慾望。當人心變得貪婪時,便已經開始喪失自己最寶貴的情操。
這裡有個故事,曾經有一個佃戶,每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簡單平淡的生活,雖然日子不算富裕,但過得逍遙自在。
有一天,他在翻田鋤地時偶然挖到一個價值連城的純金羅漢,鄉親們對他的好運異常羨慕,他也感覺十分得意。可是過了不久,這個農夫卻變得鬱鬱寡歡,整天心事重重,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原來,他總是擔心有人來盜竊他的寶貝,甚至在睡覺的時候也把它抱在懷裡。而且,他還想:“羅漢應該是十八尊,我只挖到一尊,還有十七尊不知在什麼地方?要是那十七尊羅漢也能歸我所有,那該多好啊!”
在沒有挖到這純金羅漢時,這個農夫雖然不富有,但過得悠閒自得。可是當他挖到純金羅漢後,他反倒心事重重,吃飯都沒胃口、睡覺也不安穩了,其生活也沒有以前快樂了。這其實就是慾望膨脹造成的痛苦。
其實,在社會中,有很多人都在上演類似的悲劇。似乎以往任何時候都沒有像今天的人們這樣物慾膨脹,人心浮躁。人們不會因為擁有豐富的物質環境而感到滿足,而是不斷地追求著其他外在的東西。豪宅、名車、金錢,一樣都不想少。自己要穿金戴銀、要年入百萬,要權位上升、要薪酬增加,要事業更盛,要愛情更美,要家產更厚……貪得無厭、永不滿足。
這無盡的慾望就像一個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在一點點吞噬著人們的心靈。往往是舊的慾望剛剛被填滿了,緊接著新的慾望又產生了,直到在以後的某一天,這些身外之物成為他們沉重的負擔,讓他們吃盡了苦頭,以致為此鋃鐺入獄或累死在追求物慾的病床上。這正是我們現代人覺得生活不幸福的主要原因。
其實,世間的虛名假利、權勢愛慾,就像水泡一樣變幻無常,無法掌握。如果過度地去追逐它們,只會陷入萬般痛苦的深淵。因此,當我們面對這五彩的水泡時,要有清醒的頭腦去欣賞它的光彩,而不被它的絢麗迷惑。如果我們把人生的希望建立在這種虛而不實、瞬間即逝的東西上,到頭來必然一無所得。
追求著、痛苦著,我們在得到的同時,也在失去著。人的慾望不能與慾望的物件合為一體,因為慾望就像拉長的橡皮筋,找不到掛靠的地方就會彈回來打中自己,這就是痛苦。
我們在生活中,既要追求事業、物質和權利,也要注意內在心靈的成長與提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生活的平衡、滿足和愉悅。其實,幸福與物質、金錢無關,與慾念和信仰有關。我們要少一些不切實際的慾念,心中永存一些禁忌,這樣,你一定會幸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