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圖為範欽慧

我們終日在城市裡打拼,看著車水馬龍,聽著鳴笛陣陣,人聲鼎沸,已經很久沒有靜下來了,也很久沒有聽過大自然的聲音了,忘記了蟲鳴鳥叫,忘記了蛙聲片片,也忘記了停下來回頭看看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範欽慧回過頭了,她去追尋大自然的聲音去了,也在大自然中得到救贖,如今的她活在自然中,充滿享受,功成名就。而這一切的起源不過是因為當初的一聲鳥鳴,深深地觸動了她的心。

聲音在召喚她

範欽慧從小就喜歡各種聲音,而40多年前,還沒有經過大肆建設的臺灣是一個聲音豐富的島嶼。

她可以在島上聽見田野裡的蛙鳴,也可以去大山裡聽蟲鳴鳥叫,或者去大街上聽聽市井之聲,每一樣都十分美妙。

圖為範欽慧

七歲的時候,她學會了錄音,於是她在父親睡著後偷偷錄下父親打呼嚕的聲音,在父親醒後,放給他聽,也會在父母吵架時,錄下他們吵架的聲音,事後再放給他們聽。

人在生氣衝動之下會說很多很過分,傷人傷己的話,過後自己再聽,真的是羞愧難當,小小的範欽慧一點面子都不留給父母,但也讓一家人的感情更好了。

她還會錄下自己唱歌或者講故事的聲音,她喜歡把聲音記錄下來,她覺得這樣十分有意思。

二十四歲那年,她遠赴美國讀書,到了美國的範欽慧依然喜歡大自然,喜歡聲音,她在美國爬山,在森林裡遇見了一種鳥,名為冠藍鴉。

它的羽毛是薰衣草的藍色,美麗動人,範欽慧心生歡喜,離得近了忽然聽見它們的叫聲,很小很弱,卻很動聽,就是這一聲鳥鳴,她好像一下子明白了自己到底要幹什麼。

回到臺灣之後,範欽慧拿起了自己的"小毛",那是她給她的麥克風起的名字,然後就孤身一身跑進山裡,開始追尋鳥鳴的聲音。

為了能錄到清晨的第一聲鳥鳴,她五點不到就已經趕到野外,伸著她的"小毛"靜靜等待。直到錄到滿意的聲音,她才會收拾收拾回家補眠。

圖為範欽慧

她想要在叢林裡聽音辯鳥,想要根據時令的變化而生活,她想知道什麼動物在什麼時候出來活動,什麼季節什麼植物開花。

她內心裡對自然地渴望一下子洶湧而出,讓她無法再忍受在城市的車馬喧囂中生活。

她毅然決然地向單位辭職,決定去追尋自己的內心。她向教育電臺遞出了節目企劃案,想要打造一個《自然筆記》的節目。為了這個目標,她自費買了專業的麥克風和錄音機。

一切都是從零開始的,但沒有錢寸步難行,為了製作經費,她經常寫下一個個策劃案前去尋找合作方,收入幾近於無,但因為熱愛,所以她甘之如飴。

幸得她的堅持,《自然筆記》才製作了三個月,範欽慧就得到了一座金鐘獎。而金鐘獎在臺灣就相當於美國的艾美獎,是臺灣的三大年度獎項之一。

圖為範欽慧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都在告訴她你看,只要堅持就會成功,努力不會白費,會有更多的人看到你,看到你的作品,從而得到治癒和救贖。

她不再需要高跟鞋,華麗的衣服,名牌包包,她的武器變成了麥克風和收音機,她一樣受人尊敬,讓人敬佩。

她每天上山下水,渾身上下髒兮兮的,她走遍了臺灣的山川野地,一路與自然同行,讓她感到快樂。

在森林裡,她聽見各種鳥兒的呼喊,各種蟲子的絮語,還有風和雨歡呼的聲音。在海洋底,她聽見鯨魚和海豚的聲音,聽見洋流溫柔的流動,聽見各種海洋生物追逐打鬧。

生命的孕育

在各種聲音的洗禮下,她感受到了生命的偉大,生命的怒放生長,自然凋零帶給她無限創作靈感的同時,也讓她對新生命有了渴望。

她對著玉山許下心願,要在腳下的這片土地上孕育自己的孩子,34歲時她的願望成了真,她生下了大女兒豆豆。

圖為範欽慧

生下女兒之後,她沒有像別的母親一樣,因為孩子小就把孩子圈在家裡,而是帶著嗷嗷待哺的孩子一起走進大自然裡。

剛開始是有些困難,但慢慢的女兒也喜歡上腳下這片土地,她發現做母親可以和追尋自然一起進行,她正在帶著女兒去探尋更偉大的母親,大地母親。

41歲時,她又生下了二女兒芽芽,從此以後他們一家四口就開始了在大自然中的生活,他們帶著豆芽姐妹倆一同去追尋自然美學。

他們跟著四時節氣而變動,隨著四時變化,一家人也輾轉於各地,春天就帶著孩子們往山裡鑽,夏天就帶著他們往海里遊,秋天又帶著他們回到森林裡,冬天就找一處溫暖的所在。

風景

一年四季,他們在臺灣各地留下了足跡,那是存在的痕跡,那是生命的旅程。

自然在不斷地孕育著生命,而生命也在不斷地給自然注入新的活力,而孩子的到來也帶給範欽慧無窮的力量,與更加堅定走下去的信念。

大自然的救贖

如今的範欽慧已經靠著她採集的大自然的聲音,捧回了四座金鐘獎,在一次訪談節目中,範欽慧說到這麼多年她錄下過無數聲音,唯獨後悔沒有錄下哥哥的聲音。

當時哥哥躺在病床上,她卻在山裡,以至於沒在哥哥臨終前見上一面,這一直是她心裡過不去的坎。

但她聽親人們說起哥哥最後的時光,說哥哥始終以她為榮,臨終前還在跟人家唸叨她從前如何。現在又在哪裡幹著什麼。

她每次去山裡,都感覺哥哥就在那裡,他和自然融為一體,時刻都在她身邊陪著她一起守護腳下的這片土地,他或許就是對面的樹,也可能變成了枝頭的鳥,時間久了,她就被大自然治癒了,也就沒那麼自責傷心了。

圖為範欽慧和女兒

可是城市發展的太快,她在錄畫眉鳥鳴叫的聲音裡,聽見了背景音中嘈雜的車馬喧囂聲,在錄海豚鯨魚的美妙歌聲時,聽見了海底重型機械的打樁聲。

動物的聽覺遠比人類要敏銳的多,人類尚且覺得刺耳的聲音,於它們而言只怕已經到了折磨的地步。

範欽慧想到這些覺得難過,她在想我能做些什麼呢?除了錄音我還能做些什麼呢?

她希望在臺灣的每一個森林公園裡都能留下一條寂靜的山道,這樣每個走進山道的人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寂靜,感受那溫柔又堅定的力量。

錄音裝置

之後她就寫下一本書,名字叫«搶救寂靜,守護寂靜»,她妄想透過微弱的聲音,來呼籲人類保護環境,拯救動物們。

這個世界不止是人類的世界,它也是動物們的世界,人類要發展,可動物們也要生存啊!

寂靜並非無聲,它只是能包容所有的聲音,讓所有的聲音共存卻不顯得雜亂煩躁,這是自然地力量。人類正在用自己的智慧,打破自然地規律,但也有無數人類正在反省,在盡全力的拯救大自然。

10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趁著青春,走好人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