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01

一位父親在兒子即將遠行時,送了一句話——不做“空心人”。

為什麼要送這麼一句警示語呢?

這是一代人對另一代人的勸勉——在一個高度資訊化的時代,要保持足夠清醒的審視和反省。

要說“審視”,那是有的;要說“反省”,那也是有的。但“清醒”,而且“足夠”,怕是你我都要汗顏了。

如今,是個高度資訊化的時代,“手機癮”幾乎成了一種社會通病。地鐵站、馬路邊、商場裡……似乎,我和我的手機,一刻也不能分離。

據說,我們人均每日花在手機上的時間已經長達六個小時。而社交、影片和資訊,是時間的三大“殺手”。

毫無疑問,我們中有的人,除了吃飯,除了睡覺,互動最為親密的也就是手機了。聊天軟體、影片軟體、購物軟體……一個都不能少。

明明知道絕大多數的資訊是無聊的、無趣的,甚至是粗略的、低階的,可還是忍不住要去刷。而且,越刷越起勁,越刷越瘋狂。

一次次地刷,一天天地刷,把生活中很多的歡聲笑語刷沒了,把人際裡很多的噓寒問暖刷沒了。原本空虛的日子,也就更加空虛;原本孤獨的內心,也就更加孤獨。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驀然回首,不是那人在“燈火闌珊處”,而是自己“白了少年頭”。

所以,那位父親的告誡不無道理:充滿喧囂與騷動的年代,不要被資訊的過度消費空心化,不要在漫無目的日子裡淪為“空心人”。

一位作家說,越是在眾聲喧譁中,越要保持一顆真正安靜下來的心;越是在快速變化的年代,越要有一顆真正慢下來的心。

是啊,如果心安靜下來了,慢下來了,也就從容了,充實了。

02

2020年,因為一場可怕的疫情,許多人遭受了肉身與精神的雙重痛苦。

無奈與無助的同時,卻了獲得了一段“悠閒的時光”。

陪小孩的時間多了,下廚房的時間多了,聽音樂的時間多了,看電影的時間也多了……

讀到一個故事,說的是一位上了年紀的女人,在苦悶的隔離期,開始寫作,然後一發而不可收。

家中的陽臺上,意外飛來一對朱槿斑鳩。從築巢、下蛋、孵蛋,到破殼、餵食、起飛,觀察和記錄逐漸成了這個女人的一種新習慣。

“人類確實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但是植物、鳥類不一樣,它們並沒有懼怕新冠肺炎,反而因為人們躲在家,更少受到人類的干擾,更加肆無忌憚,瘋狂生長……”

雖然沒有優美的詞句,沒有深刻的哲理,但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都是真實的、真切的。

因為真實、真切,也就真心、真意。這樣的思考,這樣的表達,也就有了獨特的意義。

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是什麼?答案五花八門,可有一種狀態,想必是多數人認同的,那就是有事可做。

人,只要一閒下來,就容易胡思亂想,容易心煩意亂。相反,有事可做,自然有所期待,有所熱愛,那種幸福感、滿足感是無可比擬的。

而很多人已然證明,有事可做,就不會遊手好閒,不會弔兒郎當,不會醉生夢死,也就不至於淪為一個“空心人”。

03

前不久,看了一部電影——《實習生》,說的是一位老人在退休之後重返職場,成為一家時尚網站實習生的故事。

老人結交新朋友,學習新技能,憑著自己豐富的人生經歷,甚至成為了老闆的人生導師,把自己的老年生活過得有聲有色。

這樣“不安分”的人,我們身邊並不少見。一個叫特特的女孩,她的媽媽便是一個。

十幾年前,特特媽媽退休了,上了老年大學,學習畫畫。

幾年之後,特特媽媽有了很多作品,梅啊,菊啊,蘭啊,竹啊……當然,與專業的、職業的畫家還差很遠,但終歸也是自己的畫作。

“畫畫這件事,對媽媽來說是學習,是靜心,是消磨時光,是社交貨幣,維繫舊圈子、發展新朋友。”特特如是說。

特特的手機裡,長期保留著一張媽媽作畫的照片。那是她悄悄地、偷偷地拍的。

“那種‘我在做事、做一件饒有興味、我覺得重要的事’的姿態,自動設定了一扇門。那扇門讓人動容,讓人覺得她和她正在做的事情,應該得到尊重。”

也許,你覺得特特的話矯情、煽情。可你設身處地的想,那麼專注,那麼熱愛,那麼實實在在的一個人、一件事,誰忍心去打攪呢?

有事可做,而且專注和熱愛,還會“空心”麼?

04

老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誰都知道時間的寶貴,誰都不忍浪費時間。可偏偏,我們把太多寶貴的時間浪費在了許多無目的、無意義的“資訊”裡。

而資訊的海量堆積不僅沒有帶來內心的充實,反而讓我們感覺內心更加空蕩。

對付“空蕩”的辦法,其實很簡單——有事可做。

生命是一場現場直播,過去的已過去,未來的還未來,唯獨當下,才是可貴的,才是真實的,才是可以把握的。

不做“空心人”,就要有所學,有所愛。

作者簡介:老楊,男,湖南桂陽縣人,謀職廣州,業餘寫作。相信世界上所有的美,都來自高度的專注和漫長的淬鍊。

22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再見2020,願你有放下的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