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生活中,有悲有喜。並非所有人都要驚天動地,鏗鏘有力。最適合你的生活,才是屬於你的幸福。有時候,生活是一種妥協,也是一種忍讓。你只要真心付出,就算沒有得到,也不要太看重。人生,只要心安理得,活著自會安寧。----羅志淵

生活就是一種妥協,一種忍讓,一種遷就。並不是所有事情,都適宜針鋒相對,鏗鏘有力。多彩的生活,既有陽光明媚,也有傾盆大雨。強硬有強硬的好處,忍讓有忍讓的優勢,任何時候,都需要審時度勢,適宜而為。妥協不一定全是軟弱,忍讓並非就是無能。和為貴,有時,遷就忍讓也是一種智慧。

01

忍讓也是一種處世的策略,更是一種做人的藝術。忍讓,實際上是把自己交給時間、事實來證明,這樣可以避免相互之間無休止的糾纏和不必要的爭吵。

正因如此,忍讓也是堅持的代名詞。堅持和忍讓,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兩者都具備的話,我們的生活就多了一筆享用不盡的財富。

"蘇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婦、壞老婆的代名詞。她是個心胸狹窄,性格冥頑不化,喜歡嘮叨不休,動輒破口大罵的女人,常使堂堂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公元前469 —前399年)困窘不堪。

一次,別人問蘇格拉底"為什麼要娶這麼個夫人"時,他回答說:"擅長馬術的人總要挑烈馬騎,騎慣了烈馬,駕馭其他的馬就不在話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這樣女人的話,恐怕天下就再也沒有難於相處的人了。"

據說蘇格拉底就是為了在他妻子煩死人的嘮叨申訴聲中淨化自己的精神才與她結婚的。

這個極具西式幽默的故事聽來確實很有趣,不過也反映了蘇格拉底的忍讓。也許換了別人遇到這種情形,即使不大打出手,也會雷霆大怒。

蘇格拉底畢竟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他的智慧和修養是超凡脫俗的。他說精於馬術的人,總是喜歡烈馬。他把妻子喻作一匹烈馬,選擇了這樣的妻子,也是為了訓練自己的"馬術"。

試想,如果蘇格拉底對妻子沒有采取忍讓而是反擊,那後果將是如何呢?這不僅破壞了他與學生們做學術探討的良好氛圍,讓所有人都尷尬,心生不快,甚至會激發妻子更大的怒氣,恐怕最終蘇格拉底這個睿智的哲學家的完美形象也就蕩然無存了。

02

在生活中,做人做事的確需要一點彈性空間,這是生活的藝術,也是一種讓生活更藝術的捷徑。那麼,如何忍呢?學會彎曲地做人做事。山路十八彎,水路十八盤,人生之路也不是一直坦途。我們在人生旅途上不僅要有挑戰困難的決心,更應具有一顆懂得彎曲的心。

有一對夫婦,他們的個性都比較好強,在生活中處處爭強,不知道忍讓,因此他們的婚姻正瀕於破裂的邊緣。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愛情,他們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就繼續生活,如果不能就友好分手。    

於是他們來到一條山谷,這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山谷。山谷很平常,沒什麼特別之處,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南坡長滿松、柏等樹,而北坡只有雪松。    

這時,天上下起了大雪。他們支起帳篷,望著紛紛揚揚的大雪,他們發現由於特殊的風向,北坡的雪總比南坡的雪來得大,來得密。不一會兒,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層雪,不過當雪積到一定的程度,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會向下彎曲,直到雪從枝上滑落。

這樣反覆地積,反覆地彎,反覆地落,雪松完好無損。可其他的樹,因沒有這個本領,樹枝被壓斷了。南坡由於雪小,總有些樹挺了過來,所以南坡除了雪松,還有柏樹等樹木。    

帳篷中的妻子發現這一景觀,對丈夫說:"北坡肯定也長過雜樹,只是不會彎曲才被大雪壓毀了。"丈夫點頭同意。

過了片刻,兩人像是突然明白了什麼似的,相互擁抱在一起。丈夫興奮地說:"我們發現了一個秘密——對於外界的壓力要儘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時候,學會彎曲一下,像雪松一樣讓一步,這樣就不會被壓垮。"

一棵樹尚能如此,我們人類為何就做不到呢?彎曲中蘊涵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彎曲並不意味著屈服和毀滅,而是順應和忍讓。在生活中,忍就是一種彎曲的生活藝術。

在我們的人生中,能懂得彎曲並敢於彎曲,既是一種本領,又是一種境界。面對人生的困厄,只有學會忍讓、學會彎曲,才能戰勝艱難困苦,否則會在重壓之下永遠站不起來。

03

《古尊宿語錄》中,記載著,這樣一個警醒世人的故事:

僧人寒山問師兄拾得:

"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乎?"

拾得說:

"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我在乎你,所以讓著你;但不是所有人,都把你當回事,都能讓著你;

當你身邊,不再有人能讓你的時候;你有可能,被別人傷得滿心是痛。

這個世界上,沒有多少人能真正關心你。很多人,甚至根本不希望你過得好。

能讓你的人,都是希望你活得開心的人。

有一種悲哀,不是你沒珍惜曾經那些遷就你的人。

而是有一天,你發現,你離開了他們,再也找不到能讓著你的人。《古今譚概》中有云:"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

意思就是說,溫馴的馬會經常被人騎,人過分善良謙讓,就會受人欺侮。

而如今生活中所遭遇種種,更彷彿驗證了這一觀點,很多人的眼中,善良就是蠢笨,忍讓就是憨傻。

殊不知,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忍讓,是一種胸懷。

記得小時候,老人們總會拿三尺巷的故事教導我們。

據說在清代中期,宰相張英和一位姓葉的侍郎老家都是安徽桐城,兩家人更是毗鄰而居。

可有一天,張母很是氣憤的修書到北京,要張英支援公道。

原來,他們兩家都想著擴建房屋,對於中間的那部分地皮互不相讓,於是就發生了爭執。

這位宰相收到母親的來信後,勸導道: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母看後恍然大悟,主動把牆讓出了三尺,而原本咄咄逼人的葉家也深感慚愧,把牆退後了三尺。

這就有了後世十分有名的"六尺巷"。

古人尚且如此,今天的我們又怎能斤斤計較?

要知道,遇事忍一忍,不是懦夫,逢人讓一讓,也不是屈服,而是一種自信曠達的胸懷。

畢竟人生在世,相處都少不了磕磕碰碰,忍讓一下,又損失不了什麼。

記住,會忍會讓,才是最大的格局。

請記住一句話:善良不是笨,而是一種美德;忍讓不是傻,而是一種胸懷!學會彎曲首先應該正視這種彎曲,它不是見風使舵,也不是奴顏婢膝,更不是媚上欺下,而是另一種意義的超脫。我們要明白,懂得彎曲是為了不折斷正直,是為了我們的目標而暫時的忍讓。

有時候,適當的彎曲是一種理智。彎曲不等於妥協,而是一種理智的忍讓,彎曲並不意味著倒下,而是為了更好、更堅定地站立,彎曲不等於毀滅,而是為了退一步的海闊天空,是為了生存做出的暫時讓步。

11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歷經歲月磨練,領悟人生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