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在我們這個紛繁瑣碎的世間,有一群人是找不到容身之處的:他們渴望音樂而非噪音,自我趣味而非玩樂,靈魂而非財富,創造力而非商業化,激情而非愚鈍。

— 赫爾曼·黑塞

黑塞的這段話把靈魂和物質、精神層面和社會層面、抽象和具象對立了起來,他認為前一類精神人在社會上找不到立足之地。

但事實上,社會人同樣也不會單獨存在。

只有工作,沒有生活的人,早晚有一天,精神會崩盤。

而精神人也不能脫離實際而存在,畢竟麵包才是人生存下去的原動力。

人生的常態,本就是精神與物質共存。至於兩者的比例,則個個不同。

有人覺得花錢能讓自己快樂,有人覺得存錢能讓自己快樂。

我覺得,花錢和存錢帶來的,只是快感,當時的感覺可能會很強烈,但不易持久。

真正能夠持久的快樂,大概還要來自精神上的愉悅。

比如你讀到了一個拍案叫絕的句子,每每想起來,還是會會心一笑;

你買到了一個種草已久的包包,幾星期之後,就再也難以找到當時的快感。

黑塞的這句話,讓我問自己:你生活中的幸福感從哪裡來

胡適曾經在《贈與今年的大學畢業生》中為畢業生們送出了三個錦囊。

其中第二個錦囊就是:總得發展點非職業的興趣。“因為一個人成就怎樣,往往靠他怎樣利用他的閒暇時間。”

這不就是我們如今經常看到的“8小時以外,決定你的……”或者“下班後的時間,決定你的……”這類文章嗎?

不管職業如何發展,職場人的困惑,大抵如是。

胡適在文章中還舉了兩個名人的例子:

英國十九世紀的兩個哲人,彌兒(J。S,MILL)終身做東印度公司的秘書,然而他的業餘工作使他在哲學上,經濟學上,政治思想史上都佔一個很高的位置;

斯賓塞(SPENCER)是一個測量工程師,然而他的業餘工作使他成為前世紀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個重鎮。

想著下班後有一些心愛的玩藝兒要做,比如搗鼓你的音樂,畫你的畫,研究你的歷史……那枯燥的八小時無論如何也變得可以忍受了。

但以我過來人的經歷,即將畢業的學生對於這個錦囊是很難入心的。

初入職場,面臨巨大的職業壓力,職業興趣能發展起來就殊為不易,非職業的興趣只能靠後了。

比如我,十年前,是怎麼也看不進去《紅樓夢》的。

如今不但能看進去,還一字一句能背進去。

很難說是看書讓我變得沉靜,還是心沉靜了才看得進去書。

曹雪芹晚年窮困潦倒,飯都吃不上,卻“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寫這本“無用”之書,大概也是因為寫的過程足以慰藉心靈吧。

人們說,中年人的生活,沒有詩和遠方,只有眼前的苟且。

我倒覺得,中年人才是最需要詩和遠方的,哪怕這個部分只有一天當中的十分之一,就足以支撐自己坦然面對明天的苟且,足以讓自己跟著社會風向標蜂擁前進的時候,也能偶爾停下腳步,為自己駐足,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開始一段和自己的對話

要不,怎麼會有那麼多中年(男)人下班後不願意馬上回家,而是把車停在樓下,在這個安全的空間裡獨處一陣子,才能整理好情緒上樓?

而非職業的無用的興趣,能比菸酒咖啡這些上癮性物質提供更好的陪伴體驗。

我們每個人都是兩面派,頂著像寄居蟹一樣的殼,每天在不同的角色中切換,隨時充當著工具人,時間久了,會有一種無處棲息的感覺。

是時候,給自己找一個可以棲息心靈的空間了。

9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安心照看老人孩子,你就事事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