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這麼一句話說: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莫過於,眼裡寫滿了故事,臉上卻不見風霜,不羨慕誰,不嘲笑誰,也不依賴誰。
只是悄悄地努力,吞下委屈,喂大格局,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的確如此,生活中確實不太需要太多人走進自己的生活。
人的一生,三五好友足矣,圈子乾乾淨淨就好,一個人好好的生活,認真的完成自己定下的每個目標,就夠了。
生活越過越好,人生自然也就越來越幸福,一個人越來越好的六個跡象。
做情緒的主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曾看到一句話說:“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發脾氣是人的本能,但控制自己脾氣卻是一種能力。人在憤怒的時候,是很容易闖禍的。
我以前就是一個脾氣十分暴躁的人,任何不開心或者不順心的事情,我都會選擇跟旁人發洩出來,對父母對好友都是一樣,一有情緒就不管對方是什麼人,直接大吼大叫,亂摔東西。
後來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媽媽意味深長的跟我說了一句話,她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有義務對你好,父母和朋友是因為愛你所以不跟你計較,但是你出了遠門,面對陌生的同學,陌生的人,你要學會收斂自己的脾氣。別人對你好,要知道感激,但沒有人理所應當的受你的氣,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所以,在校期間每每我的脾氣一上來,就會想起媽媽這句話,也就嚥下去了。也學著換位思考和收斂自己的鋒芒,一直到現在我都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哪怕再生氣我也可以心平氣和的表達自己。
生活中有很多人,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會把情緒帶給家人和朋友,讓別人看他的臉色,最後朋友不再是朋友,家人也感到委屈;
有些人,遇到事情總愛斤斤計較,一點小事情就要爭個輸贏,最後把別人搞得很累,自己也很狼狽。
人生,本就是不如意的的事情十有八九,總有低谷的時候,也總有面對各種問題的時候,只是成熟的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一個好的心態,學會做情緒的主人罷了。
想要好好生活,就要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收斂自己,才能看清自己。
養成一個好習慣,堅持自律
我是一個絕對堅持一萬小時天才理論的人,在這個“一萬天才理論”裡所提到的是說,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一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而一萬個小時的堅持就是證明你只要足夠自律,並且堅持,夢想成真是有可能的,人生無極限也是真的。
我認識一個作者,他就是一個十分自律的人,每天堅持兩萬字的輸出,幾年如一日的堅持寫作,從未中斷過,哪怕是過年過節,他也從未停止創作。
現在的他依然在努力,依然在堅持寫作這項工作,對他來說寫作就像日常吃飯喝水睡覺那麼必不可少。
很多人都想要獲得成功,都希望自己可以掙大錢,希望自己能過得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那麼你想要得到這些東西你就要堅持,給自己定下的目標要一個一個的完成,長期的堅持下來,你一定能看到勝利的曙光。
沒有人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成功的,一個人想要成就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高度的自律,當你足夠優秀的時候,沒有任何事可以阻擋你的光芒。
學會享受一個人獨處的時光
林語堂說:“孤獨這兩個字拆開看,有小孩,有瓜果,有走獸,有蟲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
每個人活著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順利,有錢,有朋友,有愛情,一生活得瀟瀟灑灑。卻忘了每個人都會經歷一個人的孤獨。
人活著,最終要學會的還是與自己相處的能力,因為孤獨才是人生常態。每個人只能陪你走過一段時光,遲早會分開的。
朋友會有自己的家庭,兒女也會有自己的生活,老了總有一個人要先走;每個人都最後需要面對的就是自己。
人生有太多波折和坎坷,有些事情是別人幫不了的,到最後只能自己一個人去面對,有些路只能靠自己走完。我們永遠都不可能依賴著一個人,因為你不會知道這個人什麼時候會離開,什麼時候還在身邊。
說白了,人生最大的依靠就是自己。
所以要學會享受與自己獨處的時光,在孤獨當中找到自由,在這些一個人的時間裡面,讓自己變得優秀,變得堅強。
要是能夠有人陪伴一起走過自然是最好的,可沒有也沒關係,因為當你能夠與自己獨處的時候,生活也將別有一番滋味。
取悅自己,不討好,不將就
與人相處中,我們很容易會因為迎合別人的喜好,從而放低自己的位置。
很多人都覺得只要自己付出真心就能收穫到別人的喜歡,就算受點委屈也不算什麼,但是我想大家都要明白,任何感情都不是靠著討好來維繫的,人活著一生,不是給別人看得,自然也無需去討好別人。
有些時候,你越是將就自己,越是容易失去自我。越是討好的關係,越是容易破裂。
太宰治曾在《人間失格》裡寫下:“我討好了所有人,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一段關係能夠長久發展,絕對不是靠著一方委屈求全得來的,相反的,應該是靠彼此相處舒服,互相尊重和珍惜得到的。
我們都要懂得取悅自己,學會不討好別人,做真實舒服的自己,自然也會吸引到和你相同頻道的人,發展成為一段處久不厭的親密關係。
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想要人生的權利,與其取悅別人,不如順從自己的本心,遵循自己的意願,過自己想要的人生。
有句話說:愛自己才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無論男人女人,都已經學會愛自己,再去愛別人。你所有的卑微討好,都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討好別人並不能給你帶來任何的好處,哪怕短期內你確實得到了一些甜頭,可長期發展傷害最大的還是自己。
取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
學會放下,生活裡的種種恩怨
柏拉圖說:“如果不幸福、不快樂,那就放手吧。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
當你拼盡全力都不得到地東西,那要學會放下。
放下是人生的一場修行,你以為當下就是失去,但是當你放下的時候才是擁有。
星雲大師曾說:“一念頓悟,可以放下身心,解脫自在;一念生迷,只會作繭自縛,掀風起浪,不得安寧。”
人生的痛苦的不是在於自己得到的東西太少,而是擁有和想要的東西太多,想要獲得真正的自在,就是要學會放下,放下怨念,放下執著,放下一切應該放下的人和事。那個時候你就會發現,你不僅收穫到了自由和快樂,還擁有了很多以前想要而沒有得到的東西。
三毛曾說:“上天不給我的,無論我十指如何緊扣,仍然走漏;給我的,無論過去我怎麼失手,都會擁有。”
這個世界一切你所得到的和失去的東西,都是你應該得到的,是你的怎麼樣都是你的,不是你的,強求不來。
放下,也是對自己的成全。
人生,最終歸宿,都是自己
亦舒說:“自愛,沉穩,而後愛人。”
人生要想過得順溜,要先從自愛開始,讓自己變得成熟穩重,擁有愛人和熱愛生活的能力。
就像一個女生和男生談戀愛,為什麼老是會說你不夠成熟,我喜歡成熟一點的人。所謂成熟不僅僅體現在年齡上,還有心理上,當一個男生真正成長為男人的時候,才能給人安全感。
人生能夠決定你走多遠,過什麼樣的生活,娶什麼樣的媳婦,這些都是取決於自己本身。
蔡康永曾說過一段很有意思的話,他說:“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18歲遇到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遇到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的風景。”
所以,明白了嗎?每個人都終得歸宿,都是你自己。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遇見什麼樣的人。就好像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裡羅子君和羅子群一樣,她們雖是姐妹,卻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而這一切的背後都是取決於她們自己的選擇。
羅子群嫁給了窮光蛋白光,每天為了生計辛苦工作;羅子君嫁給了陳俊生,過上了富太太的生活,哪怕後來被離婚,也一樣成為了一個獨立自由的女性。
一個不懂得先為自己付出的人,就算為別人掏心掏肺也會被當作理所當然;不懂得先愛自己的人,就算你自己都被自己感動了,也無法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愛。
先愛自己,而後愛別人,是一個人最大的智慧,對男女來說都一樣。
不過大家不要混淆一個概念認為“愛自己”就是自私自利,自愛和自私是有本質區別的,舉個例子,你有三個蘋果,自己吃完了,這是“自私”;而”自愛“是你有三個蘋果,你留下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剩下來的分給了身邊的人。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七分愛自己,三分愛別人。
人活一世,能夠多想想自己,真的很重要。
人生漫漫,願我們都可以找到自己,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向陽而生,一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