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最近,有幾則新聞聯絡在一起頗有意思:

第一則:12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全國糧食生產資料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2004年以來國內糧食實現十六連豐。糧食單產同樣在增加:2020年,全國糧食作物單產382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增加0.9公斤,增長0.2%。

第二則:12月7日,海關總署釋出了11月進口資料,1-11月我國糧食累計進口12920.2萬噸,同比增加2948.4萬噸,增幅達29.6%;11月糧食進口達1406.1萬噸(含大豆)。糧食進口數量創近三年新高。

第三則:最近,印度大米出口商協會主席透露,中國向印度購買了6萬噸的大米,這是近30年來,中國第一次向印度進口大米!我國是世界上大米的第一大進口國。而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年出口量超過600萬噸,連續8年保持大米第一齣口國的地位。

那麼,怎麼看待以上幾則看似互相矛盾的新聞呢?我們來逐一分析。

為什麼糧食連年豐收,還需要進口?

一方面,我國耕地資源有限,為了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中國優先保障了水稻、小麥和玉米這三大主糧的種植面積。三大主糧自給率保持較高水平,整體達到 98%左右。2019 年,我國穀物淨進口量1468 萬噸,不到 300 億斤, 僅佔我國穀物總消費量的 2%左右。

但是,為了保障三大主糧,像大豆這類作為則不得不因為土地的有限而被犧牲,只能依賴進口。

第二個方面,則是因為國內需求增長較快。雖然中國糧食產量 2004年至今十六連豐,當前糧食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人均糧食產量並不算高。2019年,人均佔有量最高還不到 500公斤。而且人口總量仍在擴大,人們對糧食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需求更加豐富和多元。例如隨著百姓對肉蛋奶的需求增加,畜牧業的發展導致飼料的需求不斷增長,我國大豆產量遠遠滿足不了需求,造成目前及未來一段時期進口量都將維持高位。

第三個方面,則是因為國內外糧價倒掛。我國糧食生產的規模化和組織化程度不夠高,產出效率較低,相比國外進口糧食在價格上沒有競爭優勢。例如,目前進口玉米到岸完稅價每噸比國產玉米低500元左右。

第四個方面,我國糧食浪費現象較為嚴重。據統計,我國消費者僅在中等規模以上餐館的餐飲消費中,每年最少倒掉約2億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糧。此外,由於技術低下,在餐桌以外的環節——農戶儲糧、儲藏、運輸、加工等方面,我國浪費的糧食數量同樣驚人,損失高達400億斤。

因此,適度進口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而這也就引出了另外一個問題:為何我國要從印度進口大米?

原因在於,趁此次疫情影響改善進口結構。2019年,中國前5大供應國主要都是東南亞國家,依次是緬甸、巴基斯坦、越南、泰國、柬埔寨。受疫情和旱災影響,越南、泰國的大米出口下降。而印度是世界上出口大米最多的國家,從印度進口大米,能夠彌補缺口,實現糧食供給多元化,這也是保障糧食安全的一種手段。

綜合而言,中國三大主糧自給率較高、庫存較為充實,短期發生糧食危機的可能性較小,糧價持續平穩執行的機率較大。但中長期而言,受人均耕地面積偏少、農業研發投入不足、生產效率偏低等因素影響,中國國內糧食供需或較長時間處於緊平衡狀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糧食安全問題需要高度重視。

7
最新評論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他去西北考察發現提高糧食產量的重大戰略關鍵,首次提出“農業土壤”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