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現代牧業12月17日在15週年慶典上公佈“五年領跑計劃”,計劃到2025年實現奶牛存欄量、生鮮乳產量雙翻番。

這一目標背後,與近兩年我國原奶收購價持續上漲、新建牧場熱情高漲、乳業上下游密切“聯姻”等因素相關。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認為,經歷2015年-2018年的調整期後,我國奶價已從2018年的谷底觸底反彈,整個奶牛養殖行業步入景氣週期。未來低溫奶市場高速增長對優質奶源的需求,以及上下游乳企日益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將繼續給奶牛養殖業帶來新機遇。但同時仍要看到,我國奶牛養殖行業還面臨飼料成本上漲、產能過剩、生物安全三大挑戰。

景氣週期牛奶量價齊升

“我國奶牛養殖業自2018年觸底後進入景氣週期。”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表示,2020年我國荷斯坦奶牛存欄量已增至520萬頭,奶價也從2018年底部的不足3.5元/千克,持續上漲到2020年11月的4.15元/千克。

至於推動國內奶價上漲的原因,李勝利認為,有國內、國際兩方面因素。從國際奶農聯盟近十年的產量資料來看,世界牛奶產量增速超過3%就會引起原奶供應過剩,從而導致原奶收購價格、全球乳製品拍賣價格下降。2015年以後,國際奶農聯盟牛奶產量增速均低於3%,“這說明全球奶製品供應量不足以衝擊中國的原奶價格”。

另一方面,此前奶牛存欄量持續下降、奶源緊張、需求上漲等因素,也是促使奶牛養殖業進入景氣週期的重要因素。受進口大包粉及復原乳衝擊、原料奶價格低迷及銷售困難、中美貿易摩擦等影響,我國上游乳企在2015年-2018年進入調整期,荷斯坦奶牛存欄量從2014年的857萬頭下降到2018年的504萬頭,下降幅度超過40%。在此期間,上游養殖企業自2016年起普遍陷入業績泥沼,兩大奶源供應商現代牧業、中國聖牧連續3年虧損,其他上游乳企也大多過著節衣縮食的日子。如今,受奶源緊張、奶價上升帶動,現代牧業、中國聖牧均在2019年實現扭虧。

與此同時,我國牛場建設速度、進口奶牛速度均在加快。

2019年以來,我國北方規劃了多個奶源基地,如蒙牛在內蒙古開工建設3個10萬頭奶源基地專案;伊利在內蒙古建設2個10萬頭奶牛養殖示範園區,並計劃到2025年在山東投資130億元建設30個6000-12000頭規模的牧場,在河南駐馬店建設10萬頭奶牛養殖基地;光明乳業和寧夏中衛共建千億級奶產業叢集;寧夏政府推出奶牛存欄倍增計劃;現代牧業也在15週年慶典上提出2025年牛隻、產奶量雙翻番的目標。

另據李勝利瞭解到的資料,2014年-2018年,我國進口種牛62萬頭,平均每年超過12萬頭。而2019年,累計進口活牛數量達到19.9萬頭。2020年預計進口活牛25萬頭以上。在需求帶動下,目前進口奶牛價格已超過2.4萬元/頭,處於歷史高位。

從飼養模式來看,集團化模式已成我國奶牛養殖主要的發展方向。2017年-2019年,我國前40位養牛集團奶牛存欄增長8.3%,牛奶產量增長27.3%。2018年,大牧業集團奶牛存欄同比增長6.7%,2019年同比增長1.6%,2020年仍在加速增長。

飼料成本壓力今年凸顯

原本國內奶價有“三年一個週期”的說法,對於未來奶牛養殖業是否能夠維持住眼下的景氣週期,業內普遍持謹慎態度。

現代牧業總裁高麗娜不久前表示,儘管行業預測國內奶源企業可能還有“兩年好日子”,但未來奶價有可能再次走入低谷,因此呼籲對奶源進行分級管理,實現優質優價,避免劣幣驅逐良幣,同時對飼草種植戶加大補貼力度。

李勝利認為,我國奶牛養殖行業主要面臨飼料成本上漲、產能過剩、生物安全三大挑戰。2020年以來,玉米期貨價格上漲了40%以上,約達2600元/噸,達到十年來價格新高點。近兩年,豆粕期貨價格維持在3000元/噸以下,但是隨著近期玉米價格的上漲,豆粕價格上漲到3300元/噸,且仍存在上漲潛力。2020年1-10月,我國進口乾草價格處在高位。青貯作為價效比最高的優質飼料,2020年平均每噸也上漲了50-80元。

從供需平衡角度來看,如按當前奶牛存欄520萬頭、未來5年每年進口10萬-25萬頭奶牛計算,加上自有牛群繁殖,我國可實現原奶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0.5%,這意味著2-3年後可能導致奶源供過於求。

據李勝利估算,2020年,規模牛場商品奶產量為6.8萬噸/天,而乳企需求量為7.4萬噸/天,供給小於需求。預計到2022年,供給與需求量的比率將達到8.7萬噸/天比8.6萬噸/天,即奶源過剩。

好的方面是,我國乳製品消費市場一直處於溫和增長態勢,這意味著對奶源的需求具備可持續性。反映在乳業龍頭成績上,伊利在荷蘭合作銀行公佈的2020年全球乳業排行榜中從去年的第8位躍升至第5位,蒙牛則從第10位躍升至第8位。

從需求端看,李勝利認為,低溫奶和消費升級將進一步提升本土奶源增速。根據中國產業資訊網資料,2019年我國低溫奶市場規模達到833億元,同比增長14.7%。低溫奶2015年-2019年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5.6%,其中巴氏奶為8.8%。如未來低溫液奶按照10%-15%的年增長率計算,2025年產量將達到1000萬噸。“這些都需要生鮮乳為原料進行加工,每天需要生鮮乳的增量在1.4萬噸。”

產業一體化持續推進

近年來,下游乳業對優質奶源的爭奪越發激烈,伊利、蒙牛、光明、新希望、飛鶴等頭部企業均參與其中,現代牧業、中國聖牧、中地乳業、賽科星、原生態牧業、江蘇輝山牧業相關資產均成為收購標的。而背後的原因與此前國內奶牛存欄下降、奶源供給緊張有關。

關於上游乳企的收購策略,蒙牛總裁盧敏放今年5月28日迴應新京報記者稱,蒙牛併購很重要的一點是戰略驅動,不是單純衝著規模而去。2018年蒙牛佈局現代牧業和中國聖牧時,國內原奶情況是供大於求。基於對中國乳業未來發展的前瞻性判斷,蒙牛對這兩家上游乳企進行投資,“假如今天才去收購,至少要再多花一倍的代價才能做到”。

李勝利表示,大牧業集團供奶約佔日收奶量的50%以上,原奶質量更高。目前,下游乳企均在擴大自有、可控奶源基地的比例,而龍頭乳企在2020年基本完成了對大牧業集團的奶源掌控,形成了產業鏈利益聯結的新模式,產業一體化提速。隨著奶源結構升級,中小牛場一體化尚未破局,未來在奶業低谷期將面臨更大的風險。

豆明預計,未來奶價上行、牧場擴容、中小牧場退出、奶源供給向巨頭集中將成為大機率事件,產業鏈條的利益分配也將更加合理。

編輯 李嚴 校對 柳寶慶

18
最新評論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年年禁,年年燒,多地開設秸稈“禁燒區”,區域外可依規焚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