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中國蘋果種植發展比作一個人的成長,現如今,中國蘋果的發展應該來到了青年時代,雖正值壯年,也很叛逆,追求自我,供銷關係失衡,急需尋找好的塑形方法。
新時代,果農也要開啟“遠光燈”種蘋果!
蘋果作為一種農產品,在生活中脫離不了“剛需”的範疇。如今電商、生鮮大軍千軍萬馬,網路巨頭也開始入駐生鮮行業,而農產品的電商在網路直播如火如荼的氣氛下,依然不溫不火。
“跳出中間環節”的電商玩法像是偽命題
電商的起勢有個響亮的口號,說是跳出中間環節,撇開中間商的利潤剝削,沒有租金店鋪的成本壓力,生產者與消費者對接將利潤最大化。事實上,在網店與實體店的價格統一後,物流、快遞的成本,再加上運輸成本,仔細算下來“中間環節”省不了太多,消費者買產品依然不便宜,果農賺的錢也沒見增多。縣長帶貨、市長帶貨的背後我們依然聽得見果農那發自內心對於蘋果銷售諸事的不滿。農業電商似乎比起其他電商來說更難操作一些,也更難成功。網路環境非常複雜,很多水果電商抱著一腔熱血,後面光被差評、運損就能喪失信心,累得半死,在同質化產品亂飛的年代,賺錢何談容易。
從而本質上說,電商與果販子充當的都是蘋果流通中果農下游的次鏈條角色,很大程度上是賺了果農的錢,電商運營者在貨源採收方面,價格壓得也都相當的低。包括網紅帶貨,能夠吸引消費者買單“物美價廉”是根本,但是蘋果作為食用商品,“物美價廉”的說法小明並不認同,好蘋果就應該高價格。
所以說,小明對於電商給予蘋果銷售的所帶來的價值更看重的是新形勢對蘋果不同品質的梳理,而不是走多少量。
如果說電商所滿足的是某一部分的消費群體,那麼消費市場的群體分類是決定蘋果銷售走向的重要一環。種植差異化必定造成銷售差異化,消費群體差異化。電商的銷售方式,一定是構成未來中國蘋果銷售大資料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社群團購的背後是網路巨頭的華山論劍
風口來臨,巨頭從不缺席。以前農產品電商在整個網際網路時代的所佔份額都是極少,相比其他行業都可以忽略不計,今年疫情讓很多人出門買菜、賣水果的行為受到限制,電商生鮮和社群團購在爆發巨大的潛力。菜市場穩定的人群流量早已被網際網路各大平臺所垂涎,但是社群團購的“放肆補貼”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市場。
今年疫情讓生鮮的消費途徑開始高度的線上、線下的合作,我想這也是在網路巨頭們所看重的新時代風口,但,這與蘋果產業的發展有很大的關聯嗎?
有。生鮮銷售途徑的花樣玩法,一定是給予蘋果消費途徑的多元化帶來新的契機。
如果把中國蘋果銷售渠道用“大資料”來梳理,我們很容易理解,這份大資料裡面一定對中國消費習慣有細緻的演算法分析,就像是你開啟淘寶首頁推薦給出一定是你經常瀏覽的幾類產品一樣。大資料所梳理的是國民消費習慣的資料,這太有用了。現在雖然實現不了,但是大家都在努力完成支撐大資料平臺的地基。
再來談談蘋果的種植
之前大家都認為蘋果總產量不斷攀升是直接造成果價低、果農不賺錢的主要因素,後來不少行業從業者則提出了栽種蘋果品種單一是造成中國蘋果產業發展遲緩的因素,總的說來,這兩種觀點都沒有問題。看問題的站的角度不同,呈現自然不同。
我們說一個產業鏈總有薄弱環節,但應該也有較強的環節,每一個環節的改變都會直接影響行業的健康發展與否。對於果農而言,現在大果園、小型家庭農場的經營未必不賺錢。
但是在蘋果種植上,還是有三點要注意:品種多元化、栽培綠色化、銷售定向化。
各行各業都在圍繞著大資料整合做周邊引導,蘋果也是一樣,短時間內果農的蘋果栽培技術的平均水平是很難有快速突破的,那作為整個產業鏈的第一環,一定要找出相應的優點去放大,而不是死磕弱地方不變通。
對於果販子而言,蘋果存貨出貨是有跡可循的,多年的市場經驗讓他們很熟悉市場的消費習慣,憑著對市場的熟悉的本事而賺錢。
對於電商與微商而言,蘋果的銷售套路與方式、方法也是有跡可循的,打的就是資訊不對等、區域不對等的玩法,賺錢也是靠著對消費者的苦功夫研究,憑本事賺錢。
對於果農而言,蘋果是唯一的砝碼。也是能夠從本質上改變自己效益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一般的果農,與其和果販子拼渠道,不如好好研究土壤、土地,時間來得及。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用在人的形容上有點貶義,但是用在一個行業的包容性上,也有一點條條大道通羅馬的味道。
小明認為,蘋果產業的諸多雜亂,果農本身是需要脫離之前的種植理念的,但是果農本身所具備的限制太多,也沒有足夠的視野來總結歸納自己在產業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像很多、很多、非常多的業內人告訴小明,誠信才是果農最該注意的地方,小明的本意也是希望有足夠思考的果農應該多感受一下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