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做農業沒有短期KPI。
週五(12月18日),2020(首屆)數字農業50人論壇在雲南昆明舉行,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數字團隊,共同探索未來數字農業的創新思路和創新方法。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利用農業高新技術和數字化技術“讓農民富起來”。
論壇上,阿里集團副總裁、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總經理李少華(花名:忽必烈)表示,阿里將聚焦“三個創新”,與農業科學家和社會各界一起探索實踐數字農業。
技術創新方面,阿里將支援農業科學家啟用農業大資料,幫助農業生產者精準規劃管理,提高農戶的生產效益和資源利用率;
業務創新方面,阿里會推動13個涉農業務,對接農業科學家的全產業鏈創新系統,用數字化打通“研-產-供-銷-服”全鏈路;
模式創新方面,阿里與農業科學家將著眼破解農業關鍵領域的“卡脖子”難題,共同探索農業科技創新的新模式、新機制,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和效益,為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提供支撐。
當日,科學家與阿里的第一個正式合作專案“農業科學家基地直選”頻道,在手機淘寶首頁“土貨鮮食”正式上線。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等13位科學家首批入駐,他們帶來各自新技術示範基地培育的遼寧大米、雲南青提、四川紅原犛牛奶粉等新品。
論壇上,李少華提到阿里做農業與其他公司的區別之處。第一是重投入模式,即產地倉為核心的數字農業新基建,如雲南產地倉上的一條篩分果重量的分揀線造價便超過3000萬元;第二是自營模式;第三是進入農業源頭端;最後是戰略定力,即將其作為長線任務。
“阿里做農業沒有短期KPI。”李少華總結道。與別的行業做一個品類一年左右週期相比,阿里做農業希望用三年、五年甚至用30年的時間週期來看其成果。
從2014年正式提出“農村戰略”起,阿里巴巴在農業上的發展已經經歷4階段。第一與第二階段的分界點是2017年的“興農脫貧”頻道,提出“畝產一千美金計劃”,讓農產品數字化、標準化、商品化、品牌化;隨後便是2019年成立大農業辦公室和數字農業事業部,正式進入第三階段。2020年,啟動“春雷計劃”,其核心是數字興業,打造一縣一業,也就是現在的第四階段。
目前,“春雷計劃”簽約省份與城市超30多個,覆蓋超1800個特色產業帶與80萬款農產品。其中超900個地域的農產品單月增速超200%,銷售覆蓋超過750個貧困縣。
截至目前,阿里已經打造2500多個農產品品牌。今年的天貓雙11活動中,農產品銷售120億元,同比增長22%,助銷了1406個縣城的41萬款農產品。
而此次的“農業科學家直選頻道”,是阿里對更上一層的供給端進行的探索,即與農業科學家一起,不僅僅介入農產品生產銷售等環節,而是從育種、種植等更前端的流程中幫助農戶。如用大資料監控農作物是否將遭受蟲害,從而提前預防,減少壞果,從而提高產量。
此外,阿里內部,數字農業事業部與天貓、菜鳥等其他部門,以專案制方式共同協作。今年,阿里已初步建成以大資料、雲計算支撐的數字農業基礎設施:1000個數字農業基地從源頭組織“數字化生產”;670多個菜鳥縣域物流共配中心、5大產地倉和全國各地的銷地倉及盒馬、大潤發門店構成“數字化流通”網路;淘寶天貓領銜“數字化銷售”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