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稻——稻本出中華,世界貢獻大!

飲食文化

水稻在中國廣為栽種後,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分類方法,水稻可以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國科學家袁隆平對雜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結稻粒去殼後稱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為主食。

相傳神農氏教會農民種稻的技術。中國自古就是農業國家,而稻在3 000多年前,就是中國人的主要糧食,大約在商朝,當時“稻”這個字,只有類似“臼”字的字形,後來周朝種稻較為普及了,就加上了如稻穗挺立般的“禾”字。在金文當中,“臼”的上面加上了“爪”,形如迎風打稻,用手舂米。

至於“米”字,在甲骨文中寫作上下三點,代表著米粒。後來將中間的點連起來,用以表示放米的架子隔板,就成了“米”字。而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米,粟實也。像禾實之形”後也有將“粟米”稱為“小米”,“稻米”稱為“大米”的。

透過文獻可以看出中國種稻的歷史相當悠久,但有不少學者依然希望找出最早的水稻或旱稻品種,亞洲有很多考古地點曾陸續發現了些早期的稻穀。如1995年在中國湖南道縣玉蟾巖遺址裡,發現了四粒黃色的稻穀,測定年代為公元前-萬年前,據知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稻穀。此外在長江下游河姆渡也曾出土有約7000年前的稻種殘留物;廣東英德出土了約一萬年前的人工栽培的水稻矽質體。中國的古稻有些甚至被科學家拿來重新種植,並加入雜交稻的品種當中。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國家,約佔全世界35%的產量。在中國的南方主要生產秈稻,北方主要生產粳稻。中國南方俗稱稻為稻穀或穀子。大米多為白色,但亦有淡紅色(如胭脂米)、淡綠色(如碧粳米)和紫色(如雲南香米)甚至黑色的品種。煮熟的大米中國北方稱其為米飯,中國南方稱之為白飯,香港亦有俗稱靚仔。

稻穀對中華文化影響十分深遠,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如“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足見中國人對米這一主食的重視程度。而唐朝詩人李紳所寫的《憫農》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今日也成為朗朗上口的詩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意指即使是靈巧能幹的婦女,沒米也是做不出飯來的,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條件,很難做成。“一樣米養百樣人”,意思為吃同樣的米,卻養活了不同性格、不同際遇、不同身份的人來,比喻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吃的都一樣,卻性格各異。“一物治一物,糯米治木蝨”,以糯米能粘著木蝨來喻意萬物相生相剋。“食鹽多過你食米”,喻指經驗比他人豐富。“吃米不知米貴”,可比喻一個人對周遭事物的不瞭解。“偷雞不著反蝕把米”,喻指貪心得不到好處,還要受害其中。

大米種類有:

①糙米。稻穀去除稻殼之後的稻米,保留了八成的產物比例。營養價值較胚芽米和白米較高,但浸水和煮食時間也較長。

②胚芽米。糙米加工後去除糠層保留胚及胚乳,是糙米和白米的中間產物。

④預熟米(改造米)。將白米經浸潤蒸煮、乾燥等處理。

⑤速食米。白米經加工處理,以開水沒泡或經短時間煮沸,即可食用。⑥蒸穀米。經清理、浸泡、蒸煮、烘乾等水熱處理後, 再按常規碾米方法加工的大米。

⑦營養強化米。白米中新增一種或多種營養素。

⑨免淘洗米。是一種清潔乾淨、溫瑩整齊、符合衛生要求,不必淘洗就可以直接蒸煮食用的大米。

在很多時候,稻的種類與米的種類是一致的,,習慣稱“某某米”,而非“某某稻”。例如稱“印度香米”,而少稱“印度香稻”。但有些時候,米和稻也不能混為一談,原因是同 一種稻可能精製出不同的米。

稻變成米之後的烹調方式有多種,但基本上可依煮出來後的含水量來分類,最簡單的有以下兩種,其一,飯。杯米加杯到一杯半的水,煮出來的米適當地膨脹,裡面全熟,且整鍋不留水分,就是飯。其二,粥。一杯米加三杯水,煮出來的米軟爛,邊緣模糊,膨脹得比原來大三四倍,且整鍋還有相當多的水分,就是粥。

飯是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地區最主要的食物,其料理方法五花八門。以下是其中一些最主要的種類:

(1)泡飯;飯煮好後加水。看起來有些像粥,但米沒有膨脹得那麼大。

(2)炒飯:把煮好的飯和蛋、蔬菜、肉、海鮮等食材一塊翻炒,可說是國際化的米料理,幾乎世界各地的華人餐館都有炒飯賣,在中國最著名的有揚州炒飯。

(3)燴飯:乾飯煮好以後,淋上以太白粉勾芡的醬汁。如牛肉燴飯、豬肉燴飯或雞肉燴飯,淋上咖哩醬汁的就叫做咖哩燴飯。

(4)手抓飯:用胡蘿蔔、洋蔥和羊肉等加米和水一起燜飯,熟後淋上羊油翻炒食用,就叫做手抓飯。

(5)蓋澆飯:中國南方常在米飯上澆上菜和菜汁一起食用,稱作蓋澆飯。

(6)壽司:是日本家常食物,源自中國的飯糰,其特色是一一口一件。用醋調味的飯、海苔將生魚片或清淡的食材捲起後切塊,或是放在手指長度的飯糰上。由於日本是島國,故多以生魚片為配搭。

(7)飯糰:在中國和日本普遍的方便食品,以飯包裹食材成團狀,餡料千變萬化。由於便於製作,亦流行作便當。

(8)粢飯(或稱粢飯糰):中國江南地區早餐食品,亦流行於香港,由飯糰演變而成,以糯米為主,亦可摻其他米。通常會夾上油條、肉鬆和榨菜,亦有以醬瓜或砂糖等作餡料的,一般食用時還配上豆漿一杯。

(9)粢飯糕:油炸食品,將米飯煮熟,再壓至方塊狀,冷卻然後油炸而成。

單方驗方

1. 口臭或口腔潰瘍:用碾碎的新大米50克,浸泡在250毫升冷開水中,每日漱口多次。

2.體虛或消化不良:用米湯蒸稀飯加進煮沸的牛奶,每日早上飲用,可補虛助消化。

3.慢性洩瀉:山藥60克研成細粉,加熟糯米粉500克,和勻,每晨取四匙,加白糖和水適量,煮成糊狀,作早餐,以後可酌情增加劑量。

4.維生素缺乏:用大米50克,白蘿蔔5片,胡蘿蔔1根,把白蘿蔔、胡蘿蔔切成小丁,同大米一起熬成稀粥,每早1次,連用3個月。

5.過敏性哮喘:如有煩躁不安,頭上冒熱汗,用粳米、炙桑白皮地骨皮各10克,生甘草3克,黃豆20粒,共煎湯服。此病小孩更多見,除了注意保暖外,要多戴口罩,少接近花草。一且發病,如僅是氣喘,痰不多的,可每日用蜂蜜兩匙,生薑汁兩匙,調和熬熱,分多次開水送服。

6.肺結核:糯米15克,阿膠珠9克,杏仁、牛蒡子各6克,炙甘草3克,煎服,可養陰補肺,寧嗽止血。

7.嬰兒腹瀉:將米粒炒黃,取30克用冷水調開,再用適量水衝制,經過加熱煮沸,炒焦的米粒就變成了易於消化的焦米湯,而且有炭的吸附作用,食用可使小兒大便變稠。另一種方法:用好大米加水熬爛,濾去米渣,加適量水稀釋熬開,可單吃,也可以代替水來稀釋牛奶,效果也好。

8.嬰兒吐奶:把大米炒焦,水煎服汁。

9.腸風下血:用陳倉米(人倉年久而變色的米,可治脾胃虛弱,煩渴,洩瀉,反胃,噤口痢等)30克,柿蒂7個,加水同煮熟,去柿蒂服食。

10.自汗不止:用糯米、小麥面同炒為末,每服10克,日服3次。

11.勞心吐血:用糯米15克,蓮子心7枚,焙乾碾成細末,每日2次,用黃酒沖服。12.下痢噤口(下痢且不能進食):用糯谷炒出白花去殼,薑汁拌溼再炒,研為細末,每服一匙,溫開水送下。

13.尿崩症:用爆糯米花桑白皮各30克,水煎服,一日2次。

營養價值

每100克大米約含蛋白質7.8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77克,熱量1465千焦, 鈣8毫克,磷172毫克,鐵1.5毫克,維生素B1 0.15毫克,維生素B2 0.05毫克,煙酸1.4毫克。

16
最新評論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土雞養殖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