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2020年,三農領域變革中最大的力量是數字化。

無論是源頭種養,還是末端銷售,數字化已經全鏈路覆蓋與助力。同時,隨著阿里、京東、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公司紛紛加入農業變革大潮流,中國農業正變得越來越好。

近日,一場主題為利用農業高新技術和數字化技術“讓農民富起來”的2020(首屆)數字農業50人論壇在雲南昆明舉行,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數字團隊共同探索未來數字農業的創新思路和創新方法。當天,“農業科學家基地直選”頻道在手機淘寶首頁“土貨鮮食”正式上線,這是阿里在數字農業創新方面打出“產地倉+銷地倉”等組合拳之後的又一次創新。

阿里巴巴正逐漸進入“富農”的深水區...

-010-

解決農業最頭痛的問題 發力產地倉

眾所周知,農產品有2大難題:1)產品標準化難;2)產品溢價難。

針對這2大難題,阿里巴巴自2008年開始踐行“興農”戰略,12年間,阿里巴巴陸續推出農村淘寶、螞蟻金服、盒馬鮮生、畝產千金、產地倉..一些列產品及佈局,完成從賣產品到服務產業的佈局,破解農產品賣難賣難等難題。

尤其,2020年阿里推出的產地倉。

如何讓農業高新技術和新品種新產品直達消費者,如何實現產銷對接、優質優價,始終是中國農業“最頭疼”的問題。現在,數字技術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早在2014年,阿里巴巴就將農村戰略作為集團重點戰略之一,在農村電商和物流基礎設施方面不斷加大投入。

目前,阿里在雲南、廣西、四川、山東、陝西的5個產地倉,今年全部建成投用,輻射中國核心的農業產區。此外他表示,阿里已初步建成以大資料、雲計算支撐的數字農業基礎設施:1000個數字農業基地;670多個菜鳥縣域物流共配中心、5大產地倉和全國各地的銷地倉及盒馬、大潤發門店共同構成的“數字化流通”網路,以及淘寶天貓等為核心的“數字化銷售”矩陣。

“數字農業已經成為引領創新和驅動農業轉型升級的先導力量,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制高點。”農業農村部市場與資訊化司副司長陳勇表示,中國將大力推進現代資訊科技與農業農村各領域、各環節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生產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啟用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現代農業是多元產業融合、多功能拓展。要發展現代農業,就要靠科技創新,要靠全社會協同。”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劍平表示,科學家與企業要努力解決技術關、市場關、效益關,做價值的整合者、放大者和共享者。

寧波大學中國鄉村政策與實踐研究院院長劉豔曾經長期在農業農村部從事農業科技管理工作,她發現一個現象:“科學家研製的品種好、技術好,農民種得也好,就是賣不出好價錢,這意味著科學家最終沒幫到農民。”劉豔表示,農業科技和網際網路技術緊密結合,初心就是要解決中國農業最難、最頭疼的問題。

以昆明產地倉為例。昆明倉是阿里第一個產地倉。這個一萬多平米的倉庫,是農產品轉化為標準商品的樞紐。透過數字化智慧分選,雲南的沃柑、百香果、糯玉米、冰糖橙、雪蓮果等18種特色農產品有了分級標準,僅百香果就分了8個等級,從而實現農產品變成商品。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總經理李少華表示,從農產品到農商品是個價值的飛躍,要實現這一飛躍,就要對農產品進行分級,推行產地倉和集中採購後的大規模分揀。他透露,阿里將繼續打造類似的數字化產地倉,“把農產品增值部分更多留在當地,留給農民。”

-020-

用技術賦能 讓農民富起來

電商是中國農業的加速器,幫助優質的農產品賣得好。同時,優質農產品更具有競爭性。

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優質的農產品是靠種出來的,而且一個農產品的效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生產環節中的先進技術的應用程度,使用了先進技術,可以確保產量和品質的提升,進而帶來成本的下降。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你的產品難以具有競爭力。

阿里在助農的道路上,除了把農產品變成商品之外,還有就是深入產地端——利用技術幫助農民種出更優質的產品。

比如,阿里與農業科學家的合作。

早在2019年,阿里巴巴成立了合夥人戴珊負責的大農業辦公室,並在農業領域與科研工作者展開更多層面的合作。

今年2月份,阿里大農業辦公室工作人員找到寧波大學中國鄉村政策與實踐研究院院長劉豔,希望她和其他農業專家一起推薦農業基地,阿里可以幫助農戶和合作社銷售產品。

劉豔很快透過30多位業內專家學者,推薦了數百家農業基地。“透過這個事,我意識到電商平臺對農產品的整體拉動作用巨大。後來,我們又陸續帶著一些農業科學家與阿里進行了更多合作。”

除此之外,阿里還有袁隆平院士合作,在天貓上開出了兩家旗艦店:袁米旗艦店和隆平農場旗艦店。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總經理李少華表示,目前,阿里將聚焦“三個創新”,與農業科學家和社會各界一起努力,探索實踐數字農業,讓農民富起來。

因此,阿里巴巴做了3大布局:

在技術創新方面,阿里巴巴將支援農業科學家啟用農業大資料,幫助農業生產者精準規劃管理,提高農戶的生產效益和資源利用率。在業務創新方面,阿里巴巴將推動13個涉農業務,對接農業科學家的全產業鏈創新系統,用數字化打通“研-產-供-銷-服”全鏈路。在模式創新方面,阿里巴巴與農業科學家將著眼破解農業關鍵領域的“卡脖子”難題,共同探索農業科技創新的新模式、新機制,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和效益,為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提供支撐。

同時,科學家與阿里的第一個正式合作專案“農業科學家基地直選”頻道,在手機淘寶首頁“土貨鮮食”正式上線。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等13位科學家首批入駐,他們帶來各自新技術示範基地培育的遼寧大米、雲南青提、四川紅原犛牛奶粉等新品。

劉豔說,阿里提供流量,農業科學家為農業基地代言,共同推動農產品產地、生產過程等多要素的數字化,為農戶和農業生產企業提供各種支援。

未來,阿里巴巴將會幫助更多的農業科學家實現成果轉化,推動農產品源頭的轉型升級。

-030-

探索助農的“星辰大海”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康振生認為,目前,農業規模、農業科學研究方面以及科技利用上面還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調研發現,目前,70%的種植戶基本上屬於60後,當地年輕人不願意種東西,種的東西產銷不太均衡,產能也不太好,但是透過物聯網技術一些資料技術,把種植物放在工廠裡面種植,是可預期的,且可以管理的,控制自動化。

阿里巴巴將以產地倉為基點,整合更多的資源、平臺、專家、技術幫助中國農業實現真正全產業鏈升級、探索助農事業的“星辰大海”。

李少華還表示,“農業是一個慢工程,在這個倉每一個品種都是一個至少持續一年的生意,我們從年頭就要制定計劃,圈定產出,要去為這個產地農民提供金融貸款,買種子、化肥,到底這個東西能收成什麼情況,過去這些一年以後才知道。阿里做農業希望用三年、五年甚至用30年的時候來看。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資訊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趙春江說,目前中國的農業數字經濟規模是5778億元,預計到2025年能夠達到1.26萬億元。

趙春江也指出,“我們要抓住數字技術帶來的機遇,快速發展農業資料中心,使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更大的優勢。”

在技術、電商、金融、品牌等多元化資源優勢助力下,阿里巴巴或將會加快探索農業“星辰大海”的步伐...(完)

16
最新評論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過年還能回家嗎?院士給出建議,農民工的處境“讓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