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1980年以前,村裡的稻田還都種植一季,按照現在的理解,種植一季的水稻要比種植兩季的水稻產量要高,但事實卻是每年花費一百多天種植的水稻每畝只能產三百多斤糧食,除了當時沒有化工肥料的因素外,導致水稻不增產最主要的因素是種子不夠優良,

大部分人工培育的糧食作物都要用專門培育的種子來繁衍下一代,意思就是這茬種植的水稻在收穫後下一季種植不能用所收的稻穀當種子,包括小麥和玉米也是一樣,不然下一季種植出來的農作物植株又小又不增產。

可見種子在農業上的分量都多重,在雜交水稻未普及之前,家鄉的父輩只有在過年才能吃上純大米飯,平時的主食都加紅薯或者其它雜糧進去才能勉強填飽肚子,直到八十年代初雜交水稻普及父輩才真正能吃飽飯。

種植的培育是一個長期且複雜的過程,由於植物自己進化的速度特別慢,而且植物並不會朝人類喜歡的口味方向去進化,為了獲得更好的口感和更高的產量就要進行人工培育,每隔一段也會把研製成功的種子推向市場,如果你在農村種地,每年春天去農技站買種子就會發現相比去年今年的種子品種又更新了,這是因為種子研究人員會在現有的基礎進一步進行改良的創新。

水稻等農作物種子的改良,大部分人並不瞭解,也許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也從沒買過種子。就拿柑橘類來舉例,愛吃水果的人會發現,每隔幾年市場上就會出現幾個新品種的柑橘,比如現在比較火的沃柑就是2010年前後才推出的新品種,沃柑就是綜合了幾種口味的柑橘培育出來的新品種,也更適合現在的口味。

說一千道一萬種子都是關乎農業關乎民生的基石,只有好的種子才能種植出優良的農作物,才能保證國民的日常生活。但是現在很多農作物的優良品種都被外國壟斷,我們想食用到優良的農產品只能高價購買他們的成品,所以我們要建立自己的種子庫,培養出更優質的種子來促進國家的農業發展。

2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來自徐博士的微量礦物質對於奶牛生產效能的至關重要一組資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