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打造新模式 開啟新徵程

力賽,藏語意為“金身川”,傳說是古時候從外地遷來三位居住修行的仙人,身上穿著金光閃閃的衣服而得名。全村共有農牧戶57戶29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8戶97人,已全部退出貧困序列。

2017年,力賽村搶抓全州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機遇,嚴格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標準,紮實開展四大“生態工程”建設,結合自然生態、鄉土文化、民俗風情,對全村57戶民房進行了特色化風貌改造,改造以房屋外牆面、屋頂、門窗簷口、大門等為重點,整體色調以土黃色為主,凸顯了藏族歷史文化。同時,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先後完成了道路、照明、消防、娛樂等配套設施建設,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村內道路進行了鵝卵石鋪裝、路下安裝了汙水、雨水等管網,新建了停車場、三角花園、民俗廣場、濱河景觀路等,整體村容村貌和老百姓的房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道路寬了、房子新了、村子美了,面對這一發展契機,力賽村黨員積極帶頭,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動員脫貧典型現身說法,傳授開辦農(藏)家樂的好做法、好經驗,不斷鼓勵更多農牧民群眾積極參與生態旅遊業發展,全村的農藏家樂規模從起初的2家、7家、27家發展到目前的48家,其中1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開辦農(藏)家樂,這不僅讓全村群眾走上了致富道路,並且為周邊村莊群眾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和增收渠道。為了確保農家樂經營長足發展,防止惡性競爭,營造良性健康的市場環境。木耳鎮成立了農藏家樂協會,制定了協會章程,設立了“紅黑榜”,從飯菜質量,價格、環境衛生、從業服務等各方面進行定期考評、統一管理,讓每一位到力賽村的遊客都吃得放心,玩的舒心。

為了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讓分散的資金聚起來、讓增收的渠道多起來,力賽村把“三變”改革作為深化農牧業結構改革的重要途徑,透過鎮黨委、政府主導,村兩委班子謀劃,統籌各類資源要素,探索出以發展體驗農業與觀光相結合的特色旅遊模式。由村上專門成立了集體經濟公司,流轉土地打造出的集種植、養殖、旅遊休閒、遊樂體驗、花海遊玩等功能為一體的綠色生態服務區,按規劃結構分為特色民俗體驗區、果蔬採摘區、油菜觀光區、景觀名卉區等。力賽花海共由牡丹花、菊花草、百日草等20多種名卉組成,每到六月,百花綻放,不僅可供遊客攝影留念、休閒觀光,亦能呈現出繁華似錦、欣欣向榮的田園力賽風光。力賽田園綜合體果蔬採摘區透過流轉土地,新建了三座全自動日光溫室及一座特色化養殖大棚,由村集體經濟公司引進第三方公司,在全自動日光溫室種植木耳、草莓、西紅柿;村集體經濟公司在特色化養殖大棚養殖土雞2000多隻,不僅可供遊客採摘體驗,保障綠色生態食品上餐桌,完善農(藏)家樂綠色食品供應鏈,更能為1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保底分紅收入。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是力賽村鄉村旅遊的發展目標和根本遵循。為此村內專門設立了農耕文化展示牆,牆上的農耕用具都是本地群眾過去從事農業生產所用的,隨著現代農牧業的發展,這些農耕用具已經慢慢退出了生產生活,它們雖然已經不再具有實用性,但卻承載著我們的“鄉愁記憶”和“鄉土情結”,同時也能讓我們時刻銘記先輩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奮鬥歷程,傳承著勞動光榮、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的傳統美德。

為進一步最佳化提升村級公共服務水平,力賽村緊緊依託“全域無垃圾”品牌,持續深化環境革命成果,實現了“為我服務”向“我為服務”的華麗轉變,將原有的“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垃圾清理模式逐步轉化為現在的“戶分類,村收集,村轉運”的新模式,實現了環境整治“力賽模式”,推動“視線內無垃圾”向“全天候潔淨美”轉變,為全村依靠的旅遊服務業大環境提供了堅強保證,真正擦亮了田園力賽全域旅遊無垃圾的金字招牌。

2020年,力賽村生態旅遊服務業收入突破3500萬元大關,全村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6萬元以上,真正實現了“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養成了好習慣、形成了好風氣”的發展目標,處處展現一幅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美好圖景,時時踏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鏗鏘步伐,農牧民群眾“幹勁大、信心足”,群眾生活更是“家家富、節節高”,形成了一套推得出、打得響、可複製的脫貧致富“力賽模式”,鑄造了一副鄉村旅遊的“金字招牌”。

4
最新評論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年終盤點 No.2】“2020年卓尼十大民生實事”便民利民來襲,戳進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