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局的監測顯示,去年我國農民工的總數量是29077萬人,比上一年增加了241萬人。目前,我國農民工群體依舊很龐大,而且呈有增無減的趨勢,然而近些年,農民工進城務工的人數卻減少了。民工荒指的是民工短缺現象,這種現象最早出現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尤其在春節時期尤為明顯。
如今,民工荒愈演愈烈,尤其是製造業,很多工廠出現了"用工荒"、"招工難"的問題,大量的勞動力逃離工廠流水線。遙想新中國成立初期,工人是一個多麼令人羨慕的身份。而今,年輕人寧願去送外賣,也不願意進工廠,工廠常年招不到人,這是為何?
一.用工荒的真相:普通工不再是取之不盡的蓄水池省人大代表易鳳嬌,是深圳代表團的農民工代表,其在採訪中說:"現在工廠招人實在是太難了!用工荒持續了好幾年,但去年特別嚴重,以前是春節這段時間,現在全年都很難招到人。"
這與十幾年前,農民工爭破頭想要在工廠謀取一份工作的場景大相徑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招工難,反映出技能工人的短缺,普通工不再是取之不盡的蓄水池。
1.工資低
有研究顯示,在影響職業選擇的所有客觀因素裡,工資待遇排在首位。製造業工人收入低,是工人離職的主要原因。
以深圳為例,目前深圳的最低工資標準是2200元,而餓了嗎APP旗下全職蜂鳥騎手的月平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將近4倍的巨大差額,更有跑單王最高月入3萬元。製造業毫無吸引力的工資,使得就業的選擇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工廠流行這樣一句話"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月薪二千五"。即便是鐵飯碗,學到了一些技能,面對每天週而復始的單調的流水線工作,拿著微薄的工資,讓他們對未來十分迷茫。而網際網路崛起下的外賣、快遞行業,只要努力肯幹,就會多勞多得,成就感遠比當一名普通工人大得多。
以前工廠招人年齡要求在35週歲以下,現在條件放寬了,調整到45週歲以下,但仍招不到人,年輕人都不願意來,即便來了也呆不久。而外賣、快遞行業創造的成千上萬的就業機會,正在無形中吸引著大批的年輕人。
去年,美團騎手的總量是370多萬人,年齡集中在26到30歲,有30%以上的騎手先前都是製造產業的工人。
年輕人寧可送外賣也不願意進工廠,是當下普通工人擇業的趨勢,他們更願意去拼一次,快速積攢積蓄,這樣一份高回報率的工作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製造業要想解決用工荒,首先要提高工資待遇,促進全行業的提薪。
2.缺培訓
目前,全國各地都存在用工荒的現象,這一切的背後都與企業用人環境相關。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對員工沒有長遠規劃,缺少輪崗學習或者定期培訓的機會。事實上,年輕人非常願意透過各種途徑學習充電。
因此,在面對外界的誘惑時,極易產生離職的念頭,以儘快擺脫流水線上機械式的工作,高技能培訓的缺失是導致年輕人放棄進廠的重要因素。
再加之人工智慧的崛起,讓中高階技術工人成為各企業的剛需。我國正在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進行轉變,大量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轉移出國門,中國不再是世界的加工廠。
很多傳統行業開始採用人工智慧,一些簡單的、重複的工作將由機器取代。例如廣東珠三角,特別是佛山、東莞這些城市,已經大量掀起機器換人的計劃,大量的智慧機器人已經投放到生產線當中,這就導致相對低端的工作崗位數量需求開始減少。
企業一直在說招工難,而往往在招工的時候,企業會看中其是否具備相關職業技能,他們需要的是可以操控這些高階機器的工人。這就讓普通工人陷入十分尷尬的境地,一方面自身不具備相關技能,另一方面企業不提供技能培訓,這碗鐵飯碗確實消化不了。
而外賣、快遞行業,無需高階技術的支撐,門檻低,來錢快,更易受年輕人的青睞,鐵飯碗已經成為了過去式。由此,用工荒、招工難陷入了死迴圈,愈演愈烈。
3.新觀念
在製造行業中,特別是勞動力密集型的企業,很多崗位都需要大量的年輕人,而真正想做這份工作的年輕人並不多。與90年代的工人相比,除了追求溫飽與物質的滿足,新一代的工人更加追求工作上的自由,更加熱愛生活、享受生活,他們不僅關注工資收入,更注重自身發展、人格尊嚴。
相比於傳統制造業,外賣、快遞行業的工作時間非常自由,彈性大,工作時長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調整,沒有固定的上班時間,也不用在充滿灰塵的環境裡耐著寂寞勞作。
每天還可以接觸大量的消費者,憑藉熱情周到的服務,獲得一個五星點評,職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反之,工廠裡機械式的工作,使得職業體驗感很差。
在傳統觀念裡,我們通常認為體力勞動者必然學歷水平低、工資低、工作環境封閉,這是傳統的思維模式,而今,這一觀念早已被挑戰。普通工人也可以享受自由,也可以月入過萬,一旦有這樣的契機,製造業不再是他們唯一的選擇,新時代下普通工觀念的變化是導致製造業招工難的關鍵因素。
二.管理層人員依舊穩定與一線員工不同,目前製造業中管理層的人員流動相對穩定。管理層分兩種,一種是高層領導人,一種是中低層的小領導。
高層領導的利益與企業的運轉息息相關,儘管製造業已經過了鼎盛的紅利時期,然而在政府的扶植下,依舊可以穩步運轉。這些人一方面掌握著企業的核心技術,有著不可替代的職業角色,另一方面,高階管理者的薪酬待遇普遍較高,在這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下,自然離職率就低。
而對於中下層的小領導,他們大多是憑藉自己的資質一路走上來的,雖然身份看上去比一線員工高貴一些,但並不具備不可替代性,技術不是最強的,權利也不是最大的,他們之所以依舊忠於自己的崗位,是因為就算離開了也不一定能找到更好的職位,也許還要從底層開始。這就是管理層人員萬年不動的根本原因。
近年來,隨著普工短缺的演繹,一些企業也嘗試給予普工高於管理層的薪資,他們認為普工工作時間長,加班的強度大,如果工資再沒有優勢,誰還會願意每天汗流浹背的幹活,工資高於管理層十分合理,而且今後這種比例也會越來越大。
國外也存在這種現象,比如在採礦業十分繁榮的澳大利亞,採礦工人的薪酬很高,很多白領辭去了辦公室的工作,奔赴西澳礦場,藍領工資高於白領已逐漸演變為一種常態化。
三.用工荒倒逼企業轉型如果說在資本富足的今天,企業沒有動力轉型,那麼作為勞方的工人出現大量的流失時候,明天誰來當工人?用工荒的現象將會倒逼著企業完成轉型。
30年前,工人追著工廠跑,30年後,工廠追著工人跑。低廉的薪資、惡劣的工作環境,他們不願意走父輩低端製造業的老路。
企業只有加快科技創新、產業結構調整,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年復一年用工荒的宿命。加強崗位培訓、合理提高薪酬待遇,增強崗位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中國社會科學院某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認為,要想根本改變用工荒,轉型升級是企業必走之路。
靠廉價勞動力來支撐產業發展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也不宜再用勞動力的低廉作為產業發展的招牌,那種白天忙活工作,晚上組織普工安裝山寨手機,做一百雙襪子只能賺一美元利潤的尷尬時代早已過去。
尋求科技創新、產業升級、人才管理、提高產品檔次才能真正跟用工荒、招工難說再見,讓普工在企業和城市之間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