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錦鯉飼養的過程中可以發現
不少疾病是由於水環境的惡化或突然變換引起
魚池水質不好
錦鯉很容易生病
因此控制好水質是養殖錦鯉的關鍵
評價水質質量包括一系列化學、物理、生物的引數,本篇文章就這些因素包括:水溫、氧氣、氨氮等方面原因闡述錦鯉生長健康的影響。
溫度
Temperature
溫度 對於錦鯉的免疫系統有很大的影響。
在低於12℃的條件下,錦鯉體內不能產生抗體,但很多細菌和病毒在這個溫度下仍具有活性。此時錦鯉很容易被細菌病毒感染髮病。當溫度由10℃逐漸回升時,錦鯉至少需要1周的時間才能使免疫系統恢復得較好。而對細菌來講,只需要以上溫度的1/2即可進行繁殖活動。
在正常情況下,溫度劇變是由於水的物理特性所決定的,秋季溫差較大,水溫變化較大,水體很容易出現大的對流。水溫的突然變化會影響魚的健康。因此。逐漸地控制水溫的變化非常關鍵。
氧氣
Oxygen
如果池中含氧量不足,錦鯉容易停止攝食,出現精神不振的情況,常見情況是錦鯉“浮頭”,出現這種情況不僅影響錦鯉的健康,而且容易感染寄生蟲。
相反,如果水中的空氣過飽和,就可能引起氣泡病,就是在面板和鰭上有氣泡,這些氣泡是由所有的水中溶解氣體形成的氣泡,其中80%是氮氣。
如果不對這種過飽和的情況進行及時處理,魚就會因氣泡進入血液迴圈並進入重要組織,如鰓、眼等而死亡。
氨氮和亞硝酸鹽
Ammonia nitrogen and nitrite
氨氮和亞硝酸鹽濃度升高對錦鯉的健康影響很大。包括鰓部炎症、機體失常、血液攜氧能力降低、面板和腸黏膜發炎、體表和內臟器官出血、神經系統損害等。
因此,發現氨和亞硝酸鹽濃度過高時應及時換水,同時向池中增氧,降低氨和亞硝酸鹽的濃度。
水藻和汙染物
Algae and pollutants
水藻能夠製造“綠水”,大多數情況下,“綠水”對錦鯉無害,甚至是有益的,因為水中微藻能夠使水“活”起來。
但“綠水”也能造成pH值變化,這種變化比較明顯,可能會造成錦鯉的應激反應。
有些錦鯉可能會由於水藻粘附於鰓而導致呼吸障礙。
水藻會在夜間吸收氧氣,而夜間的水體本身氧氣就不充足,這樣在夏季的夜晚或凌晨,水體的含氧量會急劇降低,導致錦鯉“浮頭”,甚至死亡。
注意要經常觀察錦鯉的活動情況,經常檢測水質指標.如發現異常,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時換潔淨的水,降低水中汙染物濃度,然後根據不同的汙染物採取相應的措施。
應激
Stress
應激反應可能由精神混亂引起,產生應激情況的時候,錦鯉身體會發生很多化學變化,有些化學變化可能會抵抗應激,如:釋放激素、分解儲存的脂肪將它們轉化為能量,而其他一些激素則能減弱身體某些系統的機能, 如: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等,這就對錦鯉身體不利了。
注意:因此新買的魚需要過水,給魚兒一個適應新環境水溫的過程,避免魚兒出現應激反應;以及天氣出現異常變化時飼餵錦鯉一定要提早少喂或停喂,以此來減少天氣變化給魚帶來的應激反應等等情況需要魚友們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