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老百姓的菜籃子中,豬肉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說豬肉是國人最常食用的肉類食品,“豬糧安天下”,我國是世界豬肉消費第一大國。
據專業資料顯示,目前我國人均豬肉年消費量為38kg,國內豬肉年消費量約為5500萬噸,我國自身產量為5400多萬噸,每年進口100多萬噸。在這些豬肉進口中,60-70%來自歐盟,很少來自美國。
全球豬肉產量1.2億噸,歐盟超過2000萬噸,我們超過5400萬噸,美國不足1200萬噸,我們佔近50%,歐盟佔20%,美國佔10%。
豬肉口感佳,價格相對便宜,正因如此,我國百姓對豬肉是情有獨鍾的。然而由於非洲豬瘟的影響,從去年開始豬肉價格一飛沖天。最瘋狂的時候,每斤豬肉價格甚至超過了40元!這讓百姓們欲哭無淚。
豬肉價格上漲後,許多消費者表示他們吃不起肉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政府還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如擴大生豬養殖規模、從國際市場進口豬肉、儲備冷凍豬肉等。
進口大量外國豬肉和儲存冷凍豬肉,以增加市場供應,是國家調控肉價的重要舉措。此外,為了降低豬肉價格,國務院辦公廳還發布了《關於進一步穩定對外貿易和外商投資的意見,擴大脂肪、肉類和乳製品市場準入,促進進口,確保豬肉正常供應。此外,要繼續開放和擴大進口產品的市場準入。
因此,“儲存肉類”這個詞又回到了我們的視野中。事實上,中央政府已多次將儲備的肉類投放市場,在截至8月份的幾個月裡釋放了49萬噸。而12月24日組織開展中央儲備凍豬肉投放競價交易,投放數量3萬噸。這一次高達3萬噸的國家儲備肉再次投放到各地的豬肉市場,加上之前投放的肉,我國向市場投放的冷凍肉已經超過了50萬噸!
然而,很多消費者表示,有這麼多的冷凍豬肉儲備,為什麼豬肉價格還沒有大幅下降?此外,在街上買菜的時候,似乎從來沒有在市場上見過這些庫存的凍豬肉。事實上,消費者之所以感到困惑,主要是由於以下兩個原因。
國內對豬肉的需求確實很大
乍一看,50多萬噸冷凍豬肉儲備很多,但與中國對豬肉的需求相比,這個數字“還不夠”。公開資訊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消費國,每年消費約5500萬噸豬肉,平均每月458萬噸。也就是說,即使一次性釋放49萬噸冷凍豬肉儲備,也只能滿足市場三到四天的需求。
2019年,中國消費了4255萬噸豬肉,平均每月消費354萬噸,儘管去年豬肉價格很高,普通民眾購買豬肉的頻率和數量都大幅減少。此外,這49萬噸豬肉不會一次性或單一城市釋放,而是在全國範圍內釋放。所以在很多消費者眼中,冷凍豬肉庫存的存在度很低。正是因為產量不能滿足需求,所以這50多萬噸冷凍肉很難對豬肉價格產生更大的影響。
低價肉已經被”它們“買走了
國家向市場投放冷凍肉是為了增加豬肉的供應,並非是免費送給百姓,這一點我們必須要知道。準確來說,冷凍豬肉由少數有資質的企業拍賣,然後賣給飯店、飯店、肉類加工等場所。此外,一些大型超市還設立了冷凍豬肉專櫃供消費者選購。
相比於購買冷凍肉,國內消費者自然更樂意購買新鮮的豬肉,所以這些相對低價的冷凍肉一般都是被企業或者大型商超買走了。這些人把低價肉買走後會繼續儲存,而且當他們賣出的時候也會適當提價。
如今已經臨近雙節,國人對豬肉的需求量將會進一步增加,而在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的豬肉價格可能還會上漲,但大家放心,即便未來豬肉繼續上漲也是階段性的,隨著來年的到來,我國的豬肉價將會逐步降低,低價豬肉時代離我們並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