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的生活越過越好,香菇已經成為普通人家餐桌上的一道美食。香菇也由南方生產逐步推進到北方的省市生產。在當地,大家都看到了種香菇可以掙錢,但是因為一是種香菇害怕賠錢。二是種香菇是個勤勤人乾的活 ,要能夠吃苦。所以種香菇的人還是少數人。
今天,在眾多的種香菇的農民中,我們說一位老人種香菇五年,一年純收入都在12萬元到15萬元之間。這位老人叫做趙國傑,今年76歲,家住在山西省萬榮縣解店鎮下義村。下義村是一個小村莊,也是一個半山區的村莊。種莊稼收入不是很好,所以,老趙就選擇了種香菇掙錢。
圖為老趙在自己的香菇大棚裡。
老趙是退伍軍人,是個意志堅定,肯學習、愛鑽研的人。從部隊回到農村後,曾經搞過農副產品的長途販運,種過莊稼。到了2015年,政府號召大家有條件的種香菇,因為香菇不失為農民儘快致富的一條道路,於是,老趙反覆權衡,決定投資種香菇。他開始在自己村裡的村口建起了大棚,因為村口交通便利,一條水泥路通往連線縣城和市裡的一級公路。那時候,種香菇是個技術難度很大的活,因為大家都沒有接觸過香菇。怎樣種 ,成了擺在老趙面前的一道難題,因為技術不過關,可能投資就會打水漂。於是,老趙邊建設大棚和其他設施,邊參加縣裡舉辦的各種香菇培訓。除了培訓和實地參觀外,老趙還買來了許多種香菇的書籍,白天參加培訓和實地參觀學習,晚上就在燈下鑽研這些枯燥無味的書籍。
圖為大棚種植的香菇。
在買回香菇棒後,他還把縣裡的技術員請回自己的大棚手把手的教他技術。就是這樣,老趙還是不斷的看書、不斷的鑽研種植香菇的各種新技術。很快,老趙就能夠熟練的掌握了制棒、接種、養菌、越夏、出菇等一系列種植香菇的技術 ,成了當地有名的種植香菇的技術員。他種植香菇五年來,年年都是香菇大豐收,從來沒有出過一點技術上的問題。當地一些種植香菇的農民,不管遠近,都知道下義村有一個種香菇技術很棒的人,他就是老趙。
老趙在大棚裡。
老趙種植香菇,不僅技術過硬,而且捨得力氣,肯吃苦,大棚裡的活兒除了菌棒上架、刺空和出菇需要僱人外,一般大棚裡的各種活兒,都是自己幹。由於老趙年紀大了,老伴和兒子都不讓他上棚頂處理問題,但是,一旦棚頂需要遮蓋,或者有什麼問題,老趙還是偷偷的上到大棚頂部去處理。由於老趙勤勤,加上技術過硬,他的大棚僱工的工資要比其他人的少,經濟效益也就自然高了,一般年份,老趙的大棚一個菌棒純收入都在3元左右,一年的純收入最少也在12萬元左右。
圖為老趙在指導制棒。
由於老趙的技術在當地是遠近聞名的,所以,當地的一家種植香菇的大公司聘請老趙做技術服務。老趙是個熱心腸的人,也是個非常細心的人,因此,對這家大公司種植香菇非常熱心,及時的進行技術指導。從公司的制棒、接種、上架到日常管理,老趙都要過問、都要到大棚裡進行技術指導。老趙也是個好心人,這家公司原來說的給老趙的技術指導費很多的,但是老趙堅持不要那麼多的工資 ,只要了一小部分。
圖為老趙在公司檢視制棒原料。
老趙從2015年種香菇以來,都是一個人在大棚裡打拼,老伴和兒子在家裡種30多畝地,兒媳婦和孫女還在縣城經營一家商店。老趙一個人種香菇,大棚裡的各種活兒都要他一個人幹,但是老趙非常的開心,除了開始的那兩年一年純收入在8萬元—10萬元外,這幾年每年的純收入都在12萬元以上,這還不算給那家公司做技術指導掙下的工資。
圖為老趙在公司指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