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專家:生物安全是根除非洲豬瘟的必由之路;疫苗研發是開始也是結束

“非洲豬瘟已經進入中國2年多,除了生物安全之外,目前尚未安全、有效、可商業化生產的非洲豬瘟疫苗。它是我國生豬產業的一場災難,也重創了我國生豬產業。”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楊漢春開門見山說道。

12月19-20日,由中國畜牧獸醫學會養豬學分會主辦“中國畜牧獸醫學會養豬學分會第七屆全國會員大會暨2020年全國豬聯合育種協作組年會”在京隆重召開,大會期間,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楊漢春作了以《非洲豬瘟疫情形勢》為主題的演講報告。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楊漢春

非洲豬瘟威脅巨大,消滅傳染源、消除汙染源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楊漢春表示,目前非洲豬瘟流行呈常態化,未來其對我們國家生豬產業的威脅非常大。首先非洲豬瘟病毒汙染面大,養殖場、公路、菜市場、超市等都能檢測到非洲豬瘟病毒;其次,非洲豬瘟的傳染源多樣;再者就是養殖地區的環境汙染,特別是已發生過非洲豬瘟疫情的養殖地區。我們希望非洲豬瘟病毒自然消亡,但如果汙染反覆迴圈,它不僅不會死掉反而會傳播,甚至擴散。

消滅傳染源、消除汙染源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他重點強調說:“病死豬、發病豬、感染/帶毒/耐過豬都應清除、撲殺,進行無害化處理,禁止進入運輸、銷售、屠宰環節。除此之外還應落地汙染人員、飼料、環境、物資、水源等的處理。”目前,新的傳染源、汙染源也是我們面臨著的一個很大的難題。即非洲豬瘟病毒基因缺失毒株,這種毒株具有臨床症狀不典型、嚴重影響母豬繁殖效能、生長豬慢性病例增多、病毒隱蔽性強而難以檢測、傳播範圍廣、危害巨大、清除難度加大等問題。

非洲豬瘟防控的方向一定是根除

楊漢春表示,必須把根除非洲豬瘟作為我們未來生豬產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如果養豬行業繼續跟非洲豬瘟打交道,那生豬產業談不上發展,甚至還會威脅行業生存。希望儘快啟動《中國非洲豬瘟根除計劃》。

目前非洲豬瘟處於豬場控制、區域控制、精準清除、定點清除的持久戰階段。未來,打贏非洲豬瘟消滅戰的方向一定是根除,做到豬場淨化、區域淨化、全國淨化。除了非洲豬瘟以外,我們面臨豬瘟、偽狂犬、繁殖與呼吸綜合症等豬病的根除。

生物安全是非洲豬瘟根除的前提、也是基礎

楊漢春提出,未來我們可能還面臨其他新發疫病,那麼生豬產業要靠什麼來生產?答案毋庸置疑是生物安全,它是疫病根除的前提,也是基礎。他強調說,沒有生物安全就談不上根除,更何況其他疫病的控制和淨化。

關於豬場生物安全的關鍵環節。楊漢春表示,企業應建立豬場生物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包括外部的生物安全體系和內部的生物安全體系。外部的生物安全就是把非洲豬瘟病毒擋在豬場外,內部的生物安全就是防擴散,一旦病毒進去,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程度、 最小範圍就是成功的。

關於引種,他建議不引種, 減少引種,不要到處引種。如果要引種也要從知根知底的種豬場去引種,不要從有疫情的豬場引出。運輸環節,要嚴格控制與豬場相關的車輛,建立車輛清消體系,使用專用車輛。人員控制上主要要注意豬場人員減少外出,外來無關人員禁止進入豬場。飼料管控方面應禁止飼餵泔水、餐廚剩餘物;禁止使用受到汙染的豬源飼料製劑,消除潛在或可能的汙染。物資管控方面需所有進場物資燻蒸、 消毒、烘乾,非豬場用的物品是不準進帶入豬場。環境控制方面要定期對豬場及周邊道路、環境進行消毒,防止水源受到汙染,建立圍欄、圍牆,防止野豬與豬場接觸。

需要強調的是,養殖企業需要有無害化處理設施,不經處理的死豬,非洲豬瘟病毒肯定殘留在那裡,需經過發酵等流程,做成有機肥。此外,新建的豬場也應符合生物安全要求,應遵循總體的原則:科學設計、分佈佈局、物理隔離、分割槽分級。

非洲豬瘟疫苗研發的挑戰——也許開始就是結束

楊漢春表示,非洲豬瘟疫苗到現在沒有可以推向商業化生產應用的原因主要有:

非洲豬瘟病毒結構複雜,病毒蛋白眾多、免疫原性成分與致病/毒力基因不清楚。安全性: 減毒活疫苗的不安全性。效力:滅活疫苗無效、蛋白疫苗無效或者區域性有效。產業化生產:無適合的體外培養系統,及時安全有效,也難以控制製品質量。

他勸誡大家,關於非洲豬瘟疫苗研發,可以“望梅止渴”,但不能“飲鴆止渴”。

7
最新評論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只有十月稻田的大米,能和金龍魚抗衡,建立國產農業品牌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