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生態環境平衡是人類發展的基礎,我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的就是可持續發展路線,保護生態環境平衡成了必須堅守與執行的方針,於是早年間農村的土牆上到處可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個八個大字。

1946年土地改革實現了“耕者有其田”,每家每戶都有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從此便依靠種地為生,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等等,不同地區的農作物也都不一樣,南方人都以大米為主食,北方人則以麵食為主。

農作物種植主要分為施肥、播種、收穫三個步驟,有農村生活經歷的朋友都知道,像水稻、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在收穫處理後會留下大量的秸稈,這些東西除了用於日常燒火做飯、喂牲口外,很多地區會選擇直接焚燒在田地裡。

但是自2008年開始,專家們以保護環境為由禁止焚燒秸稈,改為粉碎後直接埋入到田地裡,但是現在專家又允許焚燒秸稈了,為什麼會出現反轉的現象呢?

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年裡,國家經濟雖然得到了飛速發展,但務農人口數量仍有8億多人,按一家四口人算就是4億戶人家,每戶人家均5畝地,種植水稻、小麥等農作物的面積相當龐大,農作產物秸稈的量也是以百萬噸為單位,因此有專家認為大量焚燒秸稈的危害太多,大氣汙染則首當其衝。

焚燒秸稈首先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煙塵顆粒,這兩種燃燒產物分別是全球變暖和PM2.5指數增高的罪魁禍首;其次焚燒的煙霧會影響航空與地面交通的執行;另外焚燒秸稈還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火災。

既然說了焚燒秸稈的危害,專家們自然也會說出粉碎處理秸稈的好處,第一點就是無汙染不會破壞空氣質量;第二點粉碎後的秸稈埋入地下可以肥沃土地,更重要的是可以減少農民使用的化肥費用,相當於變相增加了農民收入。

可是事與願違,隨著時間的流逝粉碎秸稈的弊端慢慢展露了出來,很多農作物的產量肉眼可見的下降了許多,要知道“民以食為天”,這下農民伯伯們可是氣瘋了。

在本以為夏季水稻豐收的時刻,很多農戶家的水稻出現了缺穗、死穗的現象,一家幾畝地的水稻沒有穀粒全是空殼子,你們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相當於一年白忙活了,一戶農民每年種田賣糧食賺的錢也不過三四千,現在就連這點收入都沒有了,往後一年的日子指定不好過。

後來有相關政策出來進行補貼,水稻秸稈15元/畝,小麥秸稈20/畝,玉米秸稈20/畝,可這對農民的損失來說簡直杯水車薪。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農作物缺穗、死穗的現象,專家們並沒有說出個所以然,有人猜測與粉碎秸稈直接埋入地下有關。專家們只是提出粉碎秸稈埋入地下或肥沃土地,但是忘了其中有一個發酵的環節,而發酵需要養分與水,它會在農民播種後與農作物種子爭搶養分與水,那麼農作物幼苗自然就會發育不良,另外發酵會有很多細菌與害蟲產生,這是導致收成不好的一個原因。

先前專家們說焚燒秸稈會產生大量煙塵顆粒導致PM2.5指數增高,但是粉碎秸稈也會產生大量粉塵,依然會汙染環境,後來綜合考慮覺得焚燒秸稈還是有一定可取之處,畢竟這是老祖宗留下的做事方法,為了避免環境汙染,可以符合規定有計劃的焚燒秸稈。

15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一年股價翻4倍?原來是豬肉遇上新能源,通威股份財報扛得起嗎?